一位负责开发iPad版本电子杂志的同行说,他感觉到现在正经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作为一个正在此时的媒体人,他充满了使命感。不久之前,在另一个会上,一群出身于传统媒体的人,也说到了这一代传统媒体从业者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当压力和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使命感的共识来自于新的传播形式所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我不是很喜欢这个词,但我也看到随着iPad的推出,媒体同行们表现出的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劲头,这是我能感受到几年以来,被动的传统媒体表现出最兴奋也是最有想像力的一段时间,它甚至让很多悲观者燃起了新的希望。
来自于iPad的这种热潮,确实可以激发出很多对于未来的想像。但我想在这种人人争说新媒体的时候,我们可以暂停一下,冷静地思考一下,传统媒体所担忧的不景气,究竟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在这个栏目中,我曾经谈到过平面媒体受新媒体冲击影响最大的美国,它们除了要面对新传播形式的压力之外,更多的原因还在于那些伟大媒体的读者群已经老化,伴随着它的成功的“婴儿潮”一代逐渐淡出主流社会。我们这里的很多媒体并非遇到这个问题,如果看症结,可能还是我们在服务上的缺陷:媒体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人群不明朗;服务方式陈旧,不去关心读者群消费媒体的习惯和变化;服务态度,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了:没有理想的直接去为广告客户办杂志,不去想为读者服务的事,有理想的媒体则喜欢用自己的理想来压迫读者,自以为是的说教、“启蒙”,洋溢着精英意识。对于一个生产媒体这种“产品”的同行们来说,总该把产品做得更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偏偏在这一点上看起来下的工夫好像不多。
问题就在于,我们把自己的事业当成服务、当成产品的意识不强。相比之下,已经成功的那些新媒体关注的东西比我们更准确。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媒体的压力或困境并非全然来自于新媒体的竞争,而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iPad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想像未来的空间,但最终考验我们的还是我们对内容生产和服务的把握能力。它只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还记得前些年互联网上电子杂志热潮引起的泡沫吗?没有人去研究互联网阅读与杂志阅读之间的关系,没有人关心内容生产的能力,几个人或一个人就办起来一系列的杂志,于是整个行业都迅速没落。如果不用心认真扎实地去做,以为掌握了新技术就掌握了未来,以为有了使命感就有了未来,那市场最终还是会被以新技术做支撑的新媒体所抢夺。
嗯,我本来是想告诉读者我们正在开发基于iPad及其它平板终端的版本,几个月后,读者可以通过电子形式订阅我们的杂志。但我最想说的还是,不管载体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这支专业的团队―一个总想着生产更好内容的团队,会一如既往地把最重要的力量投入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诚实可信、认真扎实的内容上。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