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交通信息化发展:红绿灯,从手动到智能

“宁波最早的红绿灯,是1958年设立的,位于新江桥、灵桥及东门口等5处,均由闸刀控制,人工完成信号切换。”讲起宁波的交通信息化建设,1985年加入交警队伍的陆明光特地翻阅了档案。

陆明光回忆说,自己刚到交警队时,宁波市区只有10多个路口装了红绿灯,海曙区是最多的,有六七个,江北区和江东区各有两三个,其他县(市)区都没有红绿灯。

“仅有的这些红绿灯,灯罩是铁皮的,光源是普通灯泡,外加红色或绿色玻璃,由交警手动控制。”陆明光介绍说,“手动红绿灯的控制器和饭盒一般大小,用现在的眼光看,样子很土气。上面的开关扳过去是红灯,扳过来变绿灯。”

第一次在正月初一执勤,让陆明光印象深刻。那是1985年春节,他在江北区车站路岗亭值班,那是一个三岔路口,也安装了手动的红绿灯。陆明光至今还记得那天只有25辆汽车从路口通过。他开玩笑说,“还好当时道路上机动车比较少,如果车像今天这么多,早把手给累折了。”

因红绿灯需手动控制,每个路口必须配备两名交警,一人在路口指挥车辆通行,另一人控制红绿灯,“每半小时两人对换一下”。

1986年,宁波开始使用自动交通信号灯,“车流量较多的南北向绿灯30秒、东西向20秒”,交警可以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设定红灯等候和绿灯放行的时间。自动转换信号的红绿灯“解放”了警力,一般路口只需一名交警就行了。

如今,宁波市区95%以上的红绿灯已是智能红绿灯,多数用的是LED光源,并安装了检测道路车流量的设备,可自动根据路口车流量计算最佳的信号灯时长,路口间还可形成信号协调。

“这好比单兵作战变成了集团作战,信息化技术大大提高了道路运行效率,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陆明光感叹信息化为城市带来了畅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