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技术可以说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技术话题。对于在HPC领域中从事生产、开发、研究的各个生产厂商来说,抢得HPC市场就有如在"北京CBD"早晚高峰时段打车一般需要–瞄得准、定位稳、抢占快。
抛开大型高性能计算系统不谈,就在个人高性能计算机方面,即PHPC方面,不久前曙光PHPC200产品如一匹"白马"在众多个人高性能计算机中一骑绝尘般脱颖而出,为整个个人高性能计算领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颜色,尤其是它在"云计算"中的"云端系统"应用方面的特征更是值得我们关注。
"云计算"及"云端系统"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转移到一个大型的计算中心,并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当作服务来提供,就如同电力、自来水一样按使用量进行计费。
云计算的出现,将会对IT的应用和部署模式、商业模式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令现有的IT生态系统发生极大的变化,各个角色将会重新定位和产生不同作用。作为IT基础架构一部分的服务器计算机系统及其生态系统,在使用方式和部署方式上也同样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IT系统的构建者的采购重心将逐渐从"小型客户端系统"演变为"云端系统"以满足云计算的需求。
满足"云计算"时代的"云端系统"特征:
作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技术的杰出代表,曙光公司又一次推出了符合"云计算"时代"云端"特征的曙光PHPC200个人高性能计算机产品。
曙光PHPC200个人高性能计算机是一款真正的HPC整体解决方案系统,对比传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在"云端系统"应用中,曙光PHPC200强大的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的云端数据存储工作,并为用户的"云端"数据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曙光PHPC200的"云端系统"特征
曙光PHPC200产品采用高性能并行Cluster结构,可以满足大多数中小型计算的需求,同时,利用其内部的高速互联网络,可以实现高性能的数据库和应用业务系统,满足各种信息服务的需求。
曙光PHPC200拥有层次化的界面结构,满足多种类型人群使用需求,可以面向各种使用层次人群,可以更好地弥补云计算环境下的适应性不足问题。
在降噪方面,曙光PHPC200产品进行了精细的低噪音设计,可以正常运行在办公室、实验室等非机房工作环境,使用上和PC类似。
和其他曙光PHPC系列产品一样,曙光PHPC200增加了底部脚轮设计,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移动和搬迁,更好地满足"云端"使用者的特殊需求。由于其良好的可移动特性,可以让这种"大型笔记本"进行各种分拆组合,填补云计算中心在各处的资源死角。
较强的稳定性和可移动性使得曙光PHPC200系统轻松适应野外、实验室、办公室、公寓等各种复杂的应用环境,同时在供电要求方面,只需提供通用的220伏电源进行供电即可。
曙光PHPC200的"所见即所得"整体管理控制PC模式,实现类似于PC的使用方式,可对每个计算单元进行管理,可任意切换USB设备实现模块间的共享。可实现对每个计算单元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可自适应性地调节系统的功耗水平。这种使用方式和云计算的"一切皆是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综合以上"云端系统"特点,曙光PHPC200产品可以针对诸如:气象、流体、结构、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行业应用。不仅如此,曙光PHPC200还能够针对用户的应用需求,帮助用户最快实现从PC机平台到HPC并行计算平台、从传统并行计算平台到"云中心-云端"架构的过度。
关于曙光:
公司是一家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科院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以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为技术依托,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曙光系列产品的问世,为推动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8年6月,国内每秒运算233万亿次的首台国产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研制成功,位列全球第十。2010年6月, 曙光推出了国内首台超千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曙光星云,获得了第35届全球TOP500排行榜中第二名,创造了中国历年参选机器中的最好成绩。
2010年,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落成投产,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曙光公司企业的竞争力,更进一步推动了民族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曙光高性能计算机连续15年稳居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市场第一,拥有国产高性能70%以上的份额,并在高性能集群领域实现了国产机对进口产品的超越。曙光公司生产的系列服务器以技术先进、性能卓越、服务优良见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科院科技创新特等奖"、"2001、2003、2004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等多项国家级殊荣。
长期以来,曙光始终专注于服务器领域的研发、生产与应用,依托超级计算机的扎实功底,立足自主研发,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构建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精品服务器,能全面满足用户从超级计算机到普通PC服务器的各项应用需求,在互联网、金融、电信、生物、气象、石油、科研、电力等多个行业有着大量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