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治“水”水难治
“一周之内,安华桥两次被暴雨淹没,严重影响了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并且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中国政法大学政管学院教授李程伟指出,这一问题与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的标准不到位有关。
李程伟说,当前国内大城市的城市化速度很快,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了重建轻管铺摊子的倾向。而且,不少地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明确、九龙治“水”水难治。“政府对公共设施应当实施精致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建管并重,不断优化和完善对公共交通设施管理。”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明松也认为,问题出在规划上。他说,首先规划当初应系统划分,让立交桥的水分流到附近地方。如果立交桥的地势比周围地方低,要增强桥下埋设的泵的抽水能力。其次,重要地段和交通动脉地区要提高建设标准,应对突发情况。
制定灾害天气应急预案
“一般来说北京的暴雨强度不到36毫米,6日的降雨量在北京是20年一遇的。”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明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北京立交桥现有的设计标准是1小时60毫米左右,这次降雨大大超出了立交桥的排水能力。
他认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管理者必须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大量调动移动抽水泵是主要方法。在灾害天气到来之前,政府还应有预警机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李程伟指出,应急预案必须得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能每次都有预案,但老问题照旧发生。特别是对重点路桥的管理责任必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种排水设施必须提前到位,重点路段、主要积水点应重点应对,人力物力配置必须有多侧重。此外,应急预案还必须是动态的,建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的。
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及时传递信息
“不少人都不知道前方路段出现了问题,因此导致汽车大量拥堵。”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段鹏告诉记者,当灾害天气出现时,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各种传播方式比如报纸、广播、手机短信,及时将灾害情况、防治措施等内容,大范围、尽可能地传递给公众。
段鹏认为,运用各种方式及时传播紧急信息,首先要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主管部门要研究司机平时接触的媒介有哪些,比如交通广播,在危急时刻才能保证信息被司机接收。其次,户外路牌的显著性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户外放置媒介的位置不科学,导致信息不能及时有效传递给大众。再次,路况信息需要采用易记易懂的标志,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小雨、中雨、冰雹都有明确统一的标志性符号,但是路况信息中“行驶缓慢”一类词语不能准确描述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