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和冰雹,对经历了持久春旱的巴渝大地来说,无异于天降甘霖。
然而,老天的“好意”却让这座城市陷入了另外一场困境:由于雨量过大,雨水不能及时排走,汇集在城市低凹处,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潭”,淹了马路,断了交通,数十万人出行困难……
主城坐拥两江水利之便,又有山城独特的地势落差,为什么在一场本该令人欣喜不已的大雨来临时,又被大雨“开了个玩笑”?在雨后的晴朗空气中,我们回味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不禁想问:我们的城市,该如何构筑牢固的应急系统?
4小时回家之路
刘芳(化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从解放碑到沙坪坝,她自己开车居然走了整整4个小时才到。
4月16日晚,重庆“千里马马帮”汽车俱乐部成员刘芳和一帮朋友在解放碑聚会,直到昨日凌晨零点20分才驾车回沙坪坝。
从解放碑冒雨出发,刘芳首选从上清寺经化龙桥到沙坪坝。车至李子坝,多处路面已有雨水淤积,过往车辆纷纷缓行,一些性急的轿车则陷入水坑难以自拔。刘芳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抵达化龙桥路段,却被前方一个硕大的水坑拦住去路。前方两辆轿车以身试水,均被困水中。刘芳见状只好驾车重返上清寺,欲改道从嘉陵江大桥经江北返家。
凌晨2时,风雨交加。刘芳车行至渝北新牌坊电子校附近,路面积水越来越深。目睹好几辆轿车被困水中,刘芳甚为惶恐,遂再次折返渝中,打算改道经长江路过石桥铺回沙坪坝。但是她没想到,这一路更是艰险。
2∶30,刘芳的“千里马”在鹅岭金库附近遇到了首个大水坑,此时已有一辆轿车陷入水坑,其他轿车踯躅坑前,欲走还留。
走了两次回头路,归心似箭的刘芳横下一条心,决意冲过水坑。此时,一辆越野车自恃身高体阔,率先冲过了水坑。刘芳发现,如果速度够快,她的“千里马”也能做到。换档、加速,“千里马”长啸嘶鸣,竟然涉水成功。
3∶15,刘芳抵达白马凼,沙坪坝已近在咫尺,可此处道路已经被积水完全阻断,水深估计一米左右。目睹此情此景,刘芳对回家已经绝望。她已经想不起还有什么路可以回家,疲倦和绝望让她趴在方向盘上打起了瞌睡。
3∶35,刘芳从懵懂中醒来,片刻小睡让她打起了精神,思维也逐渐清晰,终于想起附近还有一条回家路。她打算驾车绕道巴山,经二郎、凤天路回家。
风雨依然很大,刘芳在巴山、柳背桥附近又先后利用加速涉水法通过了两个大水坑,终于在凌晨4∶30回到家中。
数十万人出行受阻
与刘芳不同的是,出租车晚班司机李建国在昨日凌晨遭遇了一次艰难的“交车”过程。
昨天清晨5点多钟,李建国开着出租车从沙坪坝到鹅岭附近,准备将车交给白班驾驶员,然而行至大坪,就开始堵车,眼看交班时间要过,李师傅只有打电话给另外一名驾驶员,让他坐公交车到两路口,然后坐轻轨到大坪来接车。
交完车之后,李师傅顺着人行道步行回家,在肖家湾金库附近,看见一个巨大的水坑,淹没了几十米路面,几辆车子陷在水中无法开出来。
就是这个大水坑,使得整个大坪到两路口线路堵车长达一里,上万辆汽车被困,30万市民出行受阻。
与公路交通受阻相对应的,是轻轨交通迎来了客流“高峰”,昨天早上9点15分之后的一个小时内,轻轨共运送4.3万人,比平时增加1.5万人。
与此同时,南坪、石桥铺、江北、化龙桥均有不同面积的“水坑”将道路隔断,致使车辆无法通行。
昨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积水已经被抽干,但是路两边的淤泥还是湿的,路旁汽车销售店的工作人员显得心有余悸:“如果积水再多点,恐怕我们店里都要进水了。”
采访中,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她在早上上班的途中,只听到出租车广播里不停地预报“堵点”,一会这里堵了,一会那里不能通行。
“感觉整个城市都慌了。”她说。
管网淤堵是主因
道路因积水堵塞,第一反应便是市政排水系统出了问题。
昨日下午,市市政设施管理局技术科科长霍芝强在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负责主城主干道道路和排水系统维护管理的有5个单位,分别为一、二、三、四处和机场道路管理中心,5单位近200名员工负责的排水系统共计300余公里,市政设施管理局技术科负责对这5个单位实行指导性监管。
“说实话,我们人手倒不缺,但这种情况确实有增加的趋势!”霍说,我市目前因下大雨而内涝的情况绝大多数是由于新建改建工程的排水系统设计修建不合理造成。鹅岭金库、人民广场下穿道、菜园坝下穿道、红旗河沟地通道严重内涝地段都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
和平原城市采用的机械抽取式排水不同,重庆的地下排水系统采取自流式。对于地下排水系统的大小、坡度、长短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修建。然而,这一问题被众多施工单位所忽视。“他们总是认为,挖条阴沟能有好大讲究?”
我市主城排水系统主要由被深埋地下,被称为“石方沟”的大水渠和二级管网构成。“石方沟”大都建于解放初期,较大的“石方沟”甚至能开进一辆小车,因此“石方沟”基本不存在淤堵的可能,因此二级管网是形成淤堵的瓶颈。
我市地下排水系统二级管网绝大部分由300毫米左右的管道构成,一些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将本应接入“石方沟”的排水管接入二级管网,造成二级管网负荷运转,一旦遇大雨,淤堵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不合格的排水系统,导致内涝的又一大原因则是城市地面硬化过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经硬化后的地表越来越多,土地的自然渗水能力大幅下降。
市政监管应提前介入
为什么会造成二级管网的淤堵?霍芝强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政务审批手续的简化,市政部门对地下排水系统的管理由先期介入变为后期审批。即一项工程完工后,其配套的排水系统需经市政部门审批,合格后再移交市政部门管理。而在实际操作中,“审批合格”这一环节很难执行。
多数单位将工程修好后向市政部门打个招呼,便撒手不管。“现在的工程一抬出来都是形象工程、重点项目,要他们就排水系统返工基本不可能。”霍无奈地说。
因此,市政部门只能无奈接下这些存在问题的排水设施。如果坚持拒收,施工方便采取“拖”的办法。由于这些施工单位流动性强,拖到最后市政部门大都只能不了了之。
对于这些不合格的排水系统,市政部门缺乏资金整改,其实一些不合格排水系统由于深埋建筑下方,也根本不可能整改。以此次大雨中内涝最为严重的长江路鹅岭金库段为例,前年长江路扩建工程完工后,施工方将排水系统移交市政部门。当时,市政部门发现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排水严重不畅。市政部门向施工单位下达了整改意见,但该路段排水系统在离地面下七八米的地方,要整改就必须把原道路全部开挖返工,因此整改只得作罢。
对于内涝,市政部门也制订了应急预案。简单来说,就是每到大雨天,派出大量工作人员24小时蹲守内涝处,一边尽力疏通,一边引导行人和车辆安全通过。霍认为,这是个“很笨”的无奈之举,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让市政部门提前对工程排水系统修建进行监管。
拷问城市应急机制
一场雨就可以让一座城市的交通“瘫痪”几个小时,对此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副教授王林表示,这表明我们城市的应急机制尚需完善。
“虽然是不可控因素,但是可以预测。”王林说,暴雨虽然是自然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预测暴雨的时间和降水量,然后可以充分做好应急预案。
据了解,4月16日暴雨来临之前,当晚10点,市气象局就曾发出过蓝色预警。当晚11点,气象局再次发出了预警。
“预警之后依然出了问题,这就表明我们的应急机制有问题,不仅仅是市政排水一个部门的原因。”王林说。
王林认为,一个城市的应急机制应包含几个要素,例如应急中要有哪些部门参与、信息的收集和共同使用、人员物资的调配、应急预案等。“城市应急机制是一个公共产品,首要提供者应该是政府。”
事实上,目前市委办公厅已下设了一个应急处,并被赋予了建立应急机制的各种权力。而国务院也曾制定了21套针对社会不同层面的应急机制,即21套应急专项。
“但这一切还是远远不够。”王林说,美国的应急机制那么先进,但是依然被“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损失惨重,还有东南亚海啸等。同时,应急机制不仅是针对自然灾害,对一些社会问题同样重要,例如像“非典”之类的公共医疗卫生问题,一些群体性事件等。
“一个城市的应急水平是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王林说,目前不少城市已经在探索城市应急机制的创新,例如广西南宁就尝试将110、120、119“三台合一”,信息共享。
“当人们对一个城市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的时候,就越应该考虑公共安全问题。”王林说,随着人们对城市的交通、饮水等依赖越来越强,建立详尽的应急体系就显得愈发重要。而重庆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将尽可能详细的应急体系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使专家参与其中,以确保应急机制的快速、灵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