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寡头时代来临?谁是下一个被收购者

DOSTOR存储在线9月2日原创报道:北京时间9月2日午夜,3PAR竞购案也许就将最终揭开分晓。在这场竞购大战中,目前的收购价是惠普所提的每股30美元。3PAR尚未接受惠普的出价,戴尔还有权提出新的出价,截止日期就是2日的24点。

从这场收购案回溯近段时间的IT业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分分合合。有多少公司创出了自己的天下,又有多少公司最后出售给了更大的公司,我们无从统计,不过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寡头时代也许真的来了。

这种形势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在整合的浪潮之下,单一的IT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不再是业界的业绩增长点,取而代之的则是整体化的产品、应用与服务。云计算就是这种风潮下典型的一个例子。当然,如果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那么现在厂商所宣扬的智能生活、智慧地球依然还是在遵循着这种步调。思科曾经描述过自己的愿景,那就是全球的IT资源只积存在几个大的数据中心内,所有的IT服务全都依靠这些数据中心来提供。对于怀揣着这种梦想的厂商来说,不断扩大自己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正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收购无疑就是一个扩张的有力渠道。

从去年的Data Domain、3Com、Sun再到今年的3PAR,这些名字都将会逐渐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他们所作的就是为某一家厂商的统一愿景做出贡献。

那么,在存储业内,还会有哪家厂商会有潜力"为他人做嫁衣"呢?

被收购也是一种实力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的是,"为他人做嫁衣"是一种敛财的好途径。动辄数倍于投资额的收购价,足以让投资人们笑逐颜开。这也是为什么在金融风暴的席卷之下,风险投资依然活跃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投资所带有的高回报特性,使得投资人们更加谨慎。要知道,高回报总是被高风险所承托,一旦失误就会满盘皆输。这样一来,对于需要获得投资的公司来说,就需要一定的条件来向投资人表明自己的确有实力有前景。如果我们统观近来存储行业内的收购案,会发现被收购公司都有一些共通的属性:

拥有自己的技术。哪怕这项技术不是业界唯一,但是至少需要在业内具有领先性。

盈利模式。背负着大量债务的公司恐怕很难得到收购者的垂青,即使目前难以盈利,你也需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而且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客户群体。

方向符合发展趋势。技术的发展总是多元化的。但是,只有切合了业界的实际需要,才可能真正收获认可。

其实,在近些年存储行业的收购案中,有一些案例并非完全符合上述的要求。不过这样的收购却并没有给原公司的股东带来任何实际效益。比如说今年2月 SGI以200万美元收购了Copan的资产,而Copan在此之前获得的投资为1.1亿美元。这种案例与其说是收购,更不如说是一个接受清算资产的过 程。

在本文中,类似于思科收购EMC、IBM收购NetApp这类大鲸鱼吞小鲸鱼的话题暂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这类收购究竟现实的操作 意义有多大,我们很难估量,至少从目前来看,这种规模相差不大的合并还只是停留在传言阶段。此外,我们的重点还是在于提出收购者所关注的市场。

下面,我们不妨在看看未来有潜力爆出收购案的领域以及厂商。

网络市场–博科、QLogic或者Emulex

网络在IT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存储行业同样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去年10 月份业界会传出惠普或者甲骨文有意收购博科的原因之一,而且据说当时博科也有出售的意向。博科拥有着业界领先的光纤通道技术,而且在近期的财报中,其以太 网业务也有了很大的起色。近期,博科还推出了基于以太网的BrocadeOne架构以及统一计算产品”虚拟计算块(VCB)”,将业务逐渐开始向云计算 转移。

如果博科获得青睐,那么QLogic和Emulex无疑将会成为收购列表上最靠前的厂商之一。在融合网络的背景下,这三家公司都掌握 着端到端统一网络技术和专利,而这样的厂商在业内并不多。目前,这三家公司都在同阵列厂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整个市场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不过,随着 统一架构一类概念的逐渐发展,网络所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这些厂商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主存储优化–Permabit、Exar、greenBytes等

8月31日,IBM正式完成收购Storwize,此前戴尔也宣布收购Ocarina。突然之间,主存储优化市场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期待。那么,谁会是下一个?

固态存储–Fusion-io、STEC或者SandForce

今 年年初,业界曾经传出过一个重量级新闻:IBM有意收购STEC。在当时的背景下,STEC正在逐渐褪去头顶上那层耀眼的光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 力。同时,在收购传闻爆出前,EMC曾表示说其手中积压了一定的SSD库存。这些因素导致STEC的股票曾经一路下跌。不过,在固态存储技术的魅力感召 下,STEC依然为很多人所追捧。

随着NAND闪存技术的不断发展,价格持续下滑,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坚定不移地相信:固态存储必将最终替代 磁盘驱动器。在这种趋势背景下,固态硬盘厂商也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技术的更迭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局势,驱动器市场也是如此。如果说机械硬盘的技术封闭和 高投资限制了业界参与者进入的话,那么要求相比低太多的闪存技术催生了一大批固态存储厂商。

实际上,如果单从驱动器应用角度考虑,阵列厂商 是不太可能收购一家固态存储公司的。然而,在虚拟化技术的魅力下,统一存储的概念使得固态存储技术得到了用武之地。在这一领域,固态存储更多地被用于网络 交换和阵列内部的加速。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固态存储市场同样会有收购案发生。

在这一前提下,一直”剑走偏锋”的Fusion-io明显要比STEC拥有更多资本。Fusion-io实际上更应该说是一家固态存储厂商而不是固态硬盘厂商。它的发展重心不是驱动器,而恰恰就是闪存加速,这也是其和STEC的最大不同。

另外提到的SandForce在固态硬盘控制器上拥有着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目前包括OCZ、希捷等厂商都在同其进行合作。SandForce可能不会受到阵列厂商的青睐,反而是有可能被固态硬盘大厂所眷顾。

去年,存储在线曾经对2009年的收购局势做出了盘点。这种厂商之间的并购趋势在今年也得到了验证。未来,也许我们还会见到更多的收购案、竞购案,这种市场行为正在暗示着行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