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技术的诞生与IPv4的耗竭具有直接的关系。IPv4自1984年诞生以来,已提供了40多亿个IP地址,由于其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未分配IPv4地址正在急速消耗,预计将于2011年底告罄,而非此前所普遍预计的2012年。为了扩大地址空间,由IETF(TheInternetEngineeringTask Force)提出并设计了IPV6来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据保守估计,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
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他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无限”的地址空间、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大大改善了服务质量(QoS)、增强了网络安全性、更加便捷和人性化。这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然而,真的要把物和物连接起来,除了需要这样那样的传感器,首先要给它们每个都贴上一个标签,也就是每个物品都有个自己的IP地址,这样用户才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物体。但是目前的IPv4受制于资源空间耗竭,已经无法提供更多的IP地址,而IPV6可以让人们拥有几乎无限大的地址空间,这使得全世界的人使用的手机、家电、汽车甚至鞋子等上网都成为可能,这样就能构筑一个人人有IP、物物都联网的物联网世界。因此,IPV6技术是物联网底层技术条件的基础,没有IPV6物联网就无从谈起。
IPV6协议的引入使得大量、多样化的终端更容易接入IP网,并在安全性和终端移动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增强。基于IPV6的物联网络,可以在IP层上对数据包进行高强度的安全处理,使用AH报头、ESP报头来保护IP通信安全,其安全机制更加完善;同时,终端移动性也更有利于监测物品的实时位置。IPV6将促进物联网向着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利用IPV6技术促进物联网发展
1.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政府要发挥主要驱动力的作用。鉴于运营商对IPV6的观望态度,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只有政府对IPV6高度关注和明确支持,才能推动产业的技术发展和需求,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建立起基于IPV6的商用网络。
2.借鉴“长沙”模式
借鉴“长沙”模式的成功案例,运营商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建立更多的示范网络,让用户体验IPV6带来的便捷和安全性,从而建立消费群体,解决在实施下一代业务中所需的关键技术,并制订新型业务的规范,争取在物联网的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
3.设备制造商积极参与
设备制造商也要开始全面生产具有IPv4/IPV6双协议功能的通信设备,并逐步减少IPv4的供应,顺利实现从IPv4到IPV6的过渡,从而在源头上为IPV6的发展打开局面。根据运营商的业务需求和网络业务现状,尽早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业务产品。同时,应互相协同创新,在政府指导下制订统一的物联网IPV6标准,研发核心技术、部署示范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