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移动支付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尽管很多企业也没太搞清楚具体的牌照申请,但是至少从今天开始,移动支付有法可依了。包括远程支付、近场支付、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各色电子支付形式的合法化无疑将使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生活更加便利,尤其是电信运营商对这一市场的加入,将极大推动手机支付的规模化发展,钱包、手机合二为一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移动支付是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此前由于牌照限制,第三方支付只能保持一种不愠不火的状态。但是消费者的追捧却不断推高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2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465亿元,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88%。
市场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牌照管理办法的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牌照资质也就顺理成章地根据此规定发放。而从该规定来看,运营商有望通过申请获得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运营商的加入意味着手机移动支付将获得快速增长。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在日前召开的移动支付大会上透露,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以及三大运营商刚刚召开移动支付的会议,决定共同制定移动支付的标准。
实际上,在此之前,运营商已积极与商业银行合作,扩大在移动支付上的试点。8月30日,浦发银行公布消息称,将向中国移动定向增发20%股权,并提名中国移动高管进入董事会,同时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正在商谈包括移动支付平台在内的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此消息无疑是中国移动将大举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的一个信号。
通过手机实现的移动支付并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支付,除了需要账户网络,终端则是一个重要媒介。手机成为这里的一个关键点。光大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冯远钦认为,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手机支付用户总量逾1900万户,不过,目前手机银行支付金额仅占电子银行总额万分之一左右,成长空间极大。
何况,我国拥有超过7.5亿的手机用户,移动支付可做的市场用“巨大”都不足以形容。运营商一旦获得第三方支付的许可牌照,就等于将7亿多的手机发展成新的电子钱包,这对于消费者而言将更为便捷。
不过,目前看来,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尚存在许多不便捷。最为关键的仍是支付的安全性,这也是所有消费者最为担忧的问题。一旦手机钱包大规模普及,消费者丢了手机就等于丢了钱包,这样的不安全感使得消费者对移动支付仍忧心忡忡。加上网上病毒的形式越来越多样,手机随时都有被植入木马盗刷的可能。安全成为移动支付最大的绊脚石。
显然,若想将所有的手机用户都发展成为移动支付用户,运营商不仅要统一标准,建立一个简单便捷通行的刷“卡”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这一环境的安全与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