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谁应该来保护中国网民的隐私?

一场以“保护个人隐私”为名义的软件厂商大战正在北京展开。9月末,以免费为商业模式的安全厂商360安全卫士公开指责腾讯QQ在后台偷偷扫描用户硬盘,查看用户个人隐私,同时推出专门针对腾讯QQ的“隐私保护器”。

腾讯QQ是中国最大的即时聊天工具,注册用户数超过10亿。这个消息一经爆出,便引起网民对个人隐私的极大关注。腾讯公司先后两次表示,扫描的仅是一些关键位置,且用于查杀木马,并不涉及个人隐私。但这仍令普通网友感到意外。

随着国庆长假的结束,这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也在不断升级。11日,360安全卫士又推出升级版,监测范围扩大到腾讯QQ、腾讯TM、MSN及阿里旺旺四款软件。与此同时,中国另一家安全厂商金山公司也推出旨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用户可以任意设定不允许访问的软件。

记者按照360公司网页的提示下载360隐私保护器,并打开腾讯QQ。20分钟后,界面显示,“1345个文件或目录被腾讯QQ查看过,其中112项可能涉及您的隐私”。这些被360隐私保护器认为涉及个人隐私的文件被标识为红色,包括个人安装的文件、PDF阅读器、谷歌更新文件等。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互联网上窥探个人隐私的目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监测网民电脑中使用其他客户端软件的情况,主要用于打击竞争对手。第二类是监测用户使用习惯,如利用cookie记录用户的互联网浏览记录,搜索记录等,用于定向向客户推送广告、产品,cookie的使用无论在国内和国外都十分普遍。

第三类就是个人隐私,包括个人身份、社会关系、聊天数据、图片、文本、视频、网银信息等。频频爆出的艳照门、日记门中,部分原因在于个人文件遭到窃取。尤其是某些网站中用户账号和手机号绑定,使得个人身份信息面临更大威胁。一位安全专家称,网站知道“你是谁”,这是最为可怕的。此外,庞大的黑客产业链,每年制造成千上万的木马,让用户的个人信息一览无遗。

近几年流行的云计算,也招致人们对信息数据安全的担忧。如在线存储数据,就包括公司及个人机密。一些时下流行的汉语输入法,也在记录每个使用者的输入习惯。

有人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什么是保密的。情况糟糕至此,互联网方面的隐私保护立法却相对滞后。资料显示,在中国,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包括《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

有专家表示,上述规定虽然涉及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但较为笼统,不便操作。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目前尚未制定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在此环境下,网络用户信息遭到泄露,当事人很容易陷入尴尬境地。

立法滞后,网民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安全厂商的自律是眼下可行的解决之道。但他们可信吗?一位360安全卫士的用户说,现在的安全软件无所不能,从开机加速、清理垃圾、隐私保护、修补漏洞到软件升级,在这种呵护下,用户厂商的道德便成了用户唯一的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