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IPv6布署策略各异 产业进程缓慢

尽管产业链提出了众多的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迁移方案、安全策略,但部署IPv6这一个复杂的工程,对运营商来说还依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比中国联通的地方试点、中国电信的IPv6研发跟进,中国移动因正在大力实施TD-LTE这一新网络的部署,给部署IPv6全新网络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中国移动:欲推动同步引入IPv6

对于中国移动近期IPv6过渡规划,中国移动技术部副总经理魏冰称,中国移动依托于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在进行众多IPv6项目开发、试验、网络试点,此前还打通基于IPv6的IMS互通电话,并且对骨干网、移动接入网、家庭移动网等网络进行了局部升级。

本届峰会上提及最多的过渡方案是IPv6“三步走”:第一步,部署一个真正的IPv6网络;第二对IPv4与IPv6长期共存情况提供支持和保障,第三,加速将IPv4流量向IPv6迁移。

借助筹备经验,中国移动正在制定IPv6过渡计划,为大规模引入IPv6做好准备,具体也包括三步。

首先是通过试点落实过渡计划。中国移动计划在今年启动一个现网的IPv6大规模实验,以现网试点为龙头,建设IPv6实验与示范基地。其次是将借助LTE发展契机,推动同步引入IPv6,未来的目标是LTE用户开机后,不论是否使用业务都将自动获得一个IP地址,直到用户关机。再次,中国移动将弥补移动终端短板,支持IPv6移动终端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加速物联网IPv6部署。

中国电信:过渡技术试点IPv6迁移

中国电信这几年一直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探索上表现积极,并且提出了一个新兴过渡技术LAFT6。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解释,运营商还面临一个问题是如何将ISP、IDC内容业务应用向IPv6迁移,网络部署中部署一个共享转换网关将能够引导流量迁移,LAFT6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可在解决过渡问题同时解决地址格式受限问题。在湖南等地,该技术已经以试验网形式建设上线,包括湖南信息岗等门户网络已经实现IPv6迁移。

除了终端特别是手机支持IPv6还需要大力推进和完善之外,中国电信提出,在运营支撑方面将重点突破用户管理溯源计费,完善认证配套设施,因双栈技术不能根本解决地址短缺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地址转换技术共同使用,解决IPv6、IPv4互通问题。

此前中国电信和清华大学达成了合作,去年3月成立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联合实验室,并于2010年研发了核心技术、标准业务应用等4方面内容,以及IPv6新型业务应用等。在对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目标架构和过渡策略提出建议的同时,中国电信已经初步形成一些知识产权。

中国联通:公众互联网是主战场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给出的数据显示,联通各省公司IPv4地址的平均使用率达80%,3G网络使用的私网地址也基本分配完毕。目前只有6000多万地址可短暂延缓地址紧缺问题。在如此急迫的形势下,唐雄燕还是建议“要因地制宜选择双栈、翻译、隧道技术等过渡技术或者技术组合。”但他同时也坦言:“目前还不存在理想的IPv4向IPv6平滑演进的方案。”

IPv6演进涉及到终端应用、IT支撑等方方面面,整体改造复杂性难以估量,各个环节都要进行IPv6化,用户终端要支持IPv6,家庭网关也许通过改造支持IPv6。

唐雄燕称,相比运营商自身的承载网,公众互联网是地址重要消耗地,因承载网承载2G/3G或者NGN业务,进入IPv6难度比较小,但过渡意义不大,改造动力不足,所以联通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公众网络这一主战场。

据称,尽管联通还没有正式出台关于IPv6发展具体路线图,但一些IPv6工作已经开展,包括IPv4向IPv6过渡技术验证、IPv6发展策略研究等,并依托CNGI项目进行了多个实验项目,在一部分地址上开展了IPv6试点。

其中,通过研究IPv6发展策略中国联通提出,IPv6这一个新一代互联网,可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语业务环境,应该“玩出一个新的花样”,真正为IPv6带来应用上的生命力。

这一思路与业界提出的IPv6应用匮乏的问题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