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收购MOTO引思:封闭是移动互联趋同之路

8月16日消息,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夜晚。谷歌宣布将以总价值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一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牌手机公司,在一分为二后,卖给了一家只有15年历史的互联网公司,这本是奇迹。此外,素来以开放为首、讲究横向整合的互联网巨头Google,突然宣布涉入移动终端、垂直整合,也同样另业界感到惊讶。

这个于1930年诞生的通讯公司,在经历过“刀锋”产品的繁荣后,开始走向颓势。其全球手机销量从2004年的第二名跌到了五名开外,出货量更是下滑到第八位。2008年3月,摩托罗拉在内部的喧闹中宣布分拆——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该决定于2011年初正式执行。

摩托罗拉联席CEO格雷格·布朗将摩托罗拉的衰败理解为盲目的自大以及对客户意见的忽略,使其庞大的身形没有看到可以转向的空间。而与此同时,iPhone、Android的兴起,正加促着这一焗变。

让布朗没有及时看到,市场的重心已经从工艺的制造、销售和价格体系,转向了操作系统和围绕操作系统打造出来的应用生态体系。

摩托罗拉的分拆,本身更有利于摩托罗拉移动公司的发展。然而,自今年1月分拆以来,摩托罗拉移动股价累积下跌26%。

目前,摩托罗拉手机已不是当年那个与拥有iPhone的AT&T竞争的Verizon保护品。Verizon也已开始销售iPhone手机。此外,在接入开源的Android后,摩托罗拉也被质疑缺少了个性色彩。

2011年一季度,摩托罗拉移动Android手机市场份额仅为14%,而去年同期为33%。在Verizon销售的智能手机中,摩托罗拉移动份额也降至18%,去年同期为38%。

也许,在2008年宣布分拆的那一刻,布朗就在考虑为摩托罗拉移动找婆家,将手机制造环节独立出去,接入战略投资者,更有利于摩托罗拉这头大象的转身。而在Verizon不愿再庇护自己时,选择全面靠向Google不失为一项好的选择。

事实上,摩托罗拉与Android亦有血缘关系。Android的创始人就来自摩托罗拉。如果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仅是从财务角度为摩托带来收益,那么这桩生意看上去就对摩托来说没有太大的理由。摩托最希望得到的是谷歌对它资源性的倾斜。即使在收购的开始阶段,摩托仍然保持独立,但谷歌或许会给其未来性的承诺。

而这些逻辑,即便在Google“专利说”的反复强调下,也并非孤立无援。看看股价吧。美国周一摩托罗拉移动开盘价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上涨59%,而谷歌下跌2%。投资者对于谷歌单纯的“专利”目的将信将疑。他们担心,谷歌会将摩托罗拉打造成属于谷歌的移动终端,像苹果那样,从口头“开放”走向实质上的“封闭”。如果是为解决专利,那也用不着全盘收购。

尽管互联网知名人士洪波(微博)表示,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是意在专利,但他也认为,摩托罗拉移动在被收购后,或将全面转向Android平台。

如果是这样,那还颇有些讽刺。Google执行董事长施密特此前曾是苹果的董事。乔布斯曾怪施密特,Google不该涉足苹果已进入的手机领域,并指责Google的Android模仿了iPhone挤压缩放等核心功能。而如今,在某些人眼中,施密特又打算将苹果的“封闭”精髓复制到Google。

当然,以上这段可看作是果粉的玩笑之言。不过,摆在眼前的是,完全开放的Android确实存在种种弊端。多版本提高了应用开发者的设计门槛,应用审核制度不严导致恶意应用危害用户,应用标准不明确致使应用泛滥、开发者难以挣钱,此外,还有专利等一堆问题有待解决。

Google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此前业界多次传出Google将在一定程度限制Android的授权范围,停止过低版本的更新,并考虑涉足移动终端的研发等消息。没想到的是,Google今天真的这样做了,虽然名义上只为“专利”。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向是否一定得朝着软、硬结合的方向走,国内的评论家给出的答案也并没有太大分歧。周鸿祎(微博)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大势必将是苹果式的垂直整合。

在移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领域,移动终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服务载体,而这一切也将围绕着操作系统来展开。“封闭系统+开放平台”是具有贴合实际的普世架构。围绕这一点,我们或将能看到Winkia(Windows+Nokia)、GooMoto(Google+Moto)、iPhone(包括iPad等)三驾齐驱的局面。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雷军(微博)。即将发布的小米手机正式融合了“封闭系统+开放平台”的理念。从OS、IM到硬件终端,都由小米独立研发。雷军认为,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力是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竞赛,用户不会因为其中某一项的突出去买整个产品。

从目前来看,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已开始借助其软件和用户的优势,寻找能够从从底层数据合作开始、愿意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终端厂商。而那种撒网式的互补型合作,在今天的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来看,已很难成功。

那么,Facebook下一步会做什么?互联网知名人士谢文,留下了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