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教育现代化铺路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中心在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同时,全面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新型教学理念护航现代教育技术


  首先是素质教育。教育技术是由教师在教学中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工具,转变成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工具,推动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革新。在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主动地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卫星广播电视、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等,学生可以探索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接触外部世界,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创造思维习惯,成为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主动学习者。


  其次是终身教育。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只是在学校里进行的,而实际上,人类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终生不断地学习和训练自己,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进入信息社会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的信息层出不穷,更能体现出终生学习的必要性。


  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


  暨南大学是全国首批全面开通校园网、最早全面开通校园无线网、最早实现接入控制、上网认证的高校之一。学校参与了CERNET组织的CNGI实验网与高校驻地网建设工作,建设完成纯IPv6无线实验网络,开展无线网络及网络安全、云计算及IPv6技术相关课题的研究。据教育网统计,近年来暨南大学主干网络流量排名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教育技术新环境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信息多媒体化,学校新的数字化环境有如下类型。


  1.新型多媒体网络教室


  暨南大学在2007年建成新型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100多间,实现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化集中管理和控制。所有的设备通过有线控制面板进行控制,如讲台电子锁开启、投影机开关、屏幕升降、计算机开(关)机、辅助教学设备切换、教室音量控制,并能监测反馈显示设备状态,具备安防和监控功能、数据采集和统计功能、音视频监控、对讲功能及课堂实录功能。


  2.电子图书馆


  电子图书馆的迅速崛起,弥补了传统图书馆信息获取和资料查询的局限性。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范围都有很大的提升,使图书馆成为综合性数字图书资料集合体,既整合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又实现资源共享,使师生能通过网络系统远程访问,节省了时间。


  3.网络点播、直播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


  暨南大学自主开发了网络点播系统和网上直播系统,以及于2007年建成的目前国际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该三大系统为学校各种大型会议、学术讲座、名师课堂、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等等提供视频网络直播、点播和视频会议服务,进一步丰富了学校跨时空的教学与知识传播手段,扩大了传播覆盖面,增强了传播时效性。


  4.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校2009年完成中央财政项目“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项目,该项目利用数字电视及其传输技术建设一套基于双向有线电视网的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接收国家广电总局允许的、境外文明、健康、富有知识性和学术性的卫星电视节目,拓宽教学、科研的信息来源并改善学习环境,有利于双语类、语言类、新闻类、经管类、理工类、医药类等各个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


  立体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现在暨南大学建成了国内先进、功能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目前覆盖约1411门课程、多媒体素材资源60000个,存储总量约3TB,分为特色资源、名师讲座、外语学习和素质教育四大教学资源子库,学校师生能方便地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检索、分配、保存和共享,同时支持二级子库的建设和学生对教师资源的浏览等,促进了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


  2006年,学校引进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应用平台。该平台是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 2009年年初网络教学平台用户数已达25000,目前已在平台上开出4042门课程,并与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无缝链接。截至2010年7月,最高一个月统计的系统访问量有5万余人次,课程页面访问量有28万余次。比如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和国际学院的《国际投资学》课程在一学期内均达到了7万余次的点击数。


  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分为国家级的资源中心和各高校资源中心两个级别,各高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的课程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优质课程资源,在推动课程建设上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


  培育信息化教师队伍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首要突破口。


  首先,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学校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对CAI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成果给予认可,记入年度考核工作量;鼓励教师省部级教育技术项目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每年拨出专款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立项;每年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全国、全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学校对获奖的老师给以奖励,提高学科教师多媒体软件的制作质量,促进课堂教学应用水平的提升。


  其次,鼓励教师开发原创资源。学校共建设有2102项多媒体教学原创资源,覆盖1411门必修课程。经过培训,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资源覆盖1301门课程,自制率达92%。多年努力之后,暨南大学教师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获得各级奖励180项,其中2000年~2009年共获得各级奖励160项,而且获奖层次比较高,获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奖54项,其中获得过10次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一等奖;广东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奖95项;7次获得最佳组织奖。


  第三,完善教师基于课题带动的教育技术研究模式,促进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基于课题带动的教育技术研究模式就是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在课题各个环节中,培养教师基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精神、反思精神,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学研究的整合实践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为了培育课题和培育教师研究能力,暨南大学从1997年起开始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校级立项, 2003年在原有CAI立项的基础上设立了暨南大学教育技术“创新工程”,目前已进行了426个项目。教师获得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广东省级教育技术“151工程”等各级各类课题,开发了大量原创优质网络资源,涵盖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专业资源库等资源。这种基于课题带动的教育技术研究模式,能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促进教师的教学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发展,促进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