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诞生世界制造巨头吗?

“中国制造”依然在全球狂欢,无所不在。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世界工厂却并未诞生出伟大的制造巨头。尽管海尔洗衣机登上百老汇大街上的巨幅广告;巴西球星罗纳尔迪尼奥在电视屏幕上举起了他的手提电脑:一台联想电脑;而早在2000年,“步步高”特邀施瓦辛格担任AV产品的形象代言,与他签了两年合约。两年内,阿诺不得为国内其他AV品牌做广告。

“中国制造”在全球的汹涌的广告攻势透露出,中国人想征服世界的雄心。中国大企业们渴望在全球的各个角落一试身手,他们并不畏惧那些跨国大公司。

根据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的估算,2010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家——这是110年来美国首次丢掉这个宝座。去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但是随着成本的不断攀升,中国的出口增速已开始放缓。那么“世界工厂”是否正在丧失其竞争优势?中国制造又将如何进行升级?

来自调查机构 Markit对中国400家制造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制造商们的销售额在不断上升,但其增速却在放缓:自2009年以来,新订单(包括出口订单)和产出均出现了下滑。

中国制造业优势是否在被消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曾公开指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由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构成。而当我国的生产规模和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要向资本和技术优势过渡,而在资本和技术优势尚未形成增长的支撑点之前,过早地失去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支撑,将使经济增长进入到十分困难的阶段。

没错,“中国制造”的确面临着压力。新的“中国制造”模式又在哪里?中国制造业必须要进行产业升级的空间究竟在哪里?智道咨询公司总裁张凯认为,“不过,从长远看,成本上升会起到反促进作用,即让企业不得不选择转型或者创新”。

这是一个根本的改变吗?

翻看世界经济史,中国制造早在19世纪早期就辉煌过,其时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份额在1830年几乎达到30%,在1900年降至大约6%,在1990年进一步降至大约3%。

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以低价为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中国产业升级,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金碚认为,“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仅靠政府规划出一个新兴产业,然后企业照着去发展就可以了,这样是行不通的。只有企业自身才能使得自己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表现之一就是中国的产品在价格仍然有竞争力。这同样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企业如何寻找到增强竞争力的新源泉,因为只有当企业能够提高效率,找到新的竞争源泉,能够使得我们的产品继续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价格的优势,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

中国企业正在走向高端市场。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托雷多艺术博物馆中,有一个造价3000万美元的“玻璃馆”,这是美国“玻璃城”的象征,这座“玻璃馆”却不是用美国本土玻璃制造的,而是用进口自中国的工艺复杂的、弯曲的玻璃建造的。《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整个美国没有哪家公司有能力满足这座流线型馆舍的尖端建筑规格,而负责托雷多“玻璃馆”项目业务的中国企业,是总部位于深圳的中航三鑫。

模仿技术会引起衰退

很显然,中国企业的选择不再只是生产发达国家公司所不愿做的廉价的商品,它们正在走向高端。依靠OEM、贴牌、代工等方式,依靠廉价的成本赚快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制造要过渡到创新以全球化应对全球化的阶段。”张凯认为。

但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制造”究竟要怎样实现升级?“中国制造”是否会实现螺旋上升,日本在80年代的崛起或许能给予启示。上世纪70年代,人们常常对在全球市场大踏步前进的日本企业嗤之以鼻,认为它们是生产低成本、低质量产品的山寨企业。但后来,它们被视为创新者和新崛起的力量的代表,全世界都在模仿日本的创新故事。

在80年代,日本总是通过引进,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在80年代以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靠引进国外技术,其经济不会获得高速持久发展。这种“模仿技术”必将使其国际竞争力走向衰退。因此,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决定由“贸易立国”战略转向“技术立国”战略, 特别强调“技术创新”。因此,日本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加强对民间企业的技术转让,如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进一步密切同企业的关系,使技术转让得以更顺利地进行。从此,“产官学”结合成为日本在工业技术上通过引进、吸收、改良和发展等方式赶超欧美国家的成功模式。

资料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已超过日本,即将超过欧盟,并在未来20年内达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2008年,华为注册的专利数量位居全球企业之首。

而目前,华为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欧洲、印度班加罗尔以及中国设立了14个研发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球研发体系。华为还与全球前50位运营商中的36家展开技术合作,建立了近20个联合创新中心。

创新发生在市场中

毫无疑问,升级首先来自于创新。让我们看看GE全球CEO杰夫·伊梅尔特的著名观点——“反向创新”,即将这种在发展中国家开发新设备、然后销往全球市场。这个做法与跨国大佬们过去采用的“全球本土化”模式背道而驰。

咨询机构安邦认为,在长期作为“世界工厂”的全球产业分工中,中国企业承担了低端制造、廉价输出的历史角色。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也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制造能力和技术能力。在发达国家企业“退化”到只有依靠知识产权才能吃到普通市场的大饼时,中国企业也就有了机会。

但真正成为世界级制造巨头,这显然是一个漫长的道路。如果要真正做到世界级品牌。“所有人都在说,中国是全世界的加工厂。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和创新还相对比较弱,很多厂商都是抄袭国外的创意来做开放的设计。为了真正实现突破,必须要从传统工艺和研发入手。”一位中国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说。

正如咨询公司埃森哲的马克·福斯特所言:“创新并非闭门造车,它发生在市场中。”

这意味着科技创新并不一定带来经济成功,商业模式创新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