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产业链愈演愈烈 谁触犯了我们的隐私

“只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就能复制同样的智能芯片,获悉对方电话及短信内容,是你家庭、事业的好帮手……”读者刘小姐向本报反映,最近手机里老是出现类似兜售所谓“手机窃听卡”的黑色短信,她不禁问:获取他人的隐私真的如此“方便”吗?

“手机窃听卡”是连环骗局

按照某“技术公司”在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上手机窃听卡的卖家。据他介绍,“手机窃听卡分普通卡和多功能智能卡两种,还有卫星定位和录音的功能。价格从1500元到3500元不等。”该男子还表示,只需将所要窃听的号码给他,他们立即能复制出该号码的手机卡。“来电时,只要对方一接手机,你的手机就会收到提示,按下接听键,就可以全程监听、录音。短信也一样,对方收到的短信你也能收到。”

据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手机卡是不能被复制的,同号码的第二张卡激活后,第一张卡就会自动作废。中国联通客服热线工作人员也表示,每个用户的手机卡芯片都具有唯一性,并采取了多种加密措施。就技术层面而言,只凭一个手机号码不可能复制出手机卡。中国电信客服热线“10000”的工作人员说,所谓手机窃听卡,可能是骗子利用改号软件,造成复制出别人手机卡的假象,借机行骗。

专家指出,消费者“上钩”以后,需支付数百元进一步购买密码,才能进入使用界面,此后,该卡会提示“网络未开通,请申请网络服务”,还需继续交钱,最终是“肉包子打狗”。

“窃听软件”不断“升级换代”

近期,媒体关于“逾百种智能手机被曝易遭窃听”消息再度引发了用户对于手机隐私安全的关注。一组来自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天仅因 “X卧底”造成的窃密事件就达到6600次以上。

据悉,窃密软件的主要窃取范围包括手机通话、短信、照片、地理位置等信息,支持平台包括 Symbian、Android等主流系统,并兼容诺基亚、三星、索爱、摩托罗拉旗下的数百款机型。用户网购“X卧底”、“窃听猫”等间谍软件之后,主要通过三种传播方式将其植入到窃听人的手机中:第一种是将木马端生成短信链接,或添加到读彩信附件中,骗取用户点击或运行;第二种是将其伪装成手机常用软件,上传到部分缺乏安全验证的中小手机软件论坛中骗取用户下载安装,或以蓝牙、红外等方式传给被窃听人;第三种是借用手机装入恶意软件,或将窃听软件植入新手机中,以礼品形式赠送给被窃听人。

树起“反窃听”的“防火墙”

任何以“可窃听、窥探隐私”为名兜售所谓窃听卡、窃听软件的情况均为违法行为。专家呼吁,除了执法部门、监管部门要对网购、短信群发以及电子器材批发市场等“黑色产业链”领域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之外,广大用户也要提高法律意识,明确购买、使用所谓的窃听卡、窃听软件,也触犯了法律。此外,广大用户也需加强自我保护,树起“反窃听”的“防火墙”。

针对窃听软件的肆虐,专家建议用户:首先,不要轻易将手机借人,维修时一定要拔出SIM卡;不要轻易到网站上下载一些软件,以避免病毒和木马;收到来历不明的信息和链接,最好一律删掉;对于手机的一些接口,像蓝牙之类,公共场合最好关闭。USB能关尽量关,用时再开;功能比较多的手机,不用的功能也最好能关掉,像一些软件、业务方面的功能,最好把功能缩小到只有自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