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明智放弃webOS 走到转型的岔路口

惠普不做PC了,在PC这个以规模效益取胜的市场,市场老大突然“离家出走”,确实令整个产业猝不及防。

PC过完30周岁生日还不到一周,惠普即宣布,不再对PC业务进行产业转型,将通过剥离或其他交易方式分离信息产品集团全部或部分业务,并不再运营webOS设备。

作为部分相关事件的见证者,笔者希望通过多个视角来审视这一产业大事。

明智之举:放弃webOS

早在2002年笔者第二次独家专访英特尔CTO基辛格时,就提出以下观点:“3G通信就是计算,如果现有的通信厂商不去弥补他们在计算方面的弱势,未来的通信市场将由计算厂商唱主角”;“如果这些(手机)厂商不适时地转向应用、转向服务,还仅靠生产和销售手机过日子的话,那可就真没什么好日子可过了”(见《90纳米:IT产业开始洗牌》)。其实道理很简单,传统手机厂商擅长语音业务,而数据业务则是计算厂商的拿手好戏。

近几年,传统手机厂商的命运已被不幸言中,我们看到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平台市场已经被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等计算厂商所霸占。

任何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品牌集中化的过程,而架构的集中化又会先于品牌的集中化。早期,个人电脑群雄纷争,市场上就有MITS公司的牛郎星,苹果的AppleII、IBM的PC等多种架构,最终,个人电脑市场几乎被开放的PC架构一统天下。

坦率地说,在去年诺基亚宣布全面倒向Windows之前,笔者一直认为,移动智能终端有了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就足够了。因为苹果依靠对用户体验近乎偏执的追求建立起来的生态环境是其他厂商难以逾越的,而只要谷歌秉持对Android的开放,就不会有其他平台厂商的机会了,毕竟,一个市场最终只能容纳一个开放的架构及其生态环境。

因此,笔者曾对去年4月RIM和惠普相继以2亿美元和12亿美元收购嵌入式操作系统厂商QNX和Palm,由此进入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市场表示不解。

今年2月23日,笔者带着疑惑和好奇在上海参加2011年惠普PSG(信息产品集团)亚太区战略发布活动,独家专访了PSG移动产品部应用与服务部总经理亚历山大和PSG CTO麦金尼。

在市场上容不容得下这么多生态系统的问题上,麦金尼回答说,因为webOS可以跨PC和打印机平台,对webOS的信心源于惠普拥有全球最大的PC和打印机市场份额。而当笔者问道,在惠普基于webOS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亮相的前一天,网上还有买惠普LaserJet9040n打印机送苹果3G手机的信息,webOS是PSG的战略还是整个惠普的战略?亚历山大表示,他回去以后要与惠普打印成像集团的同事进行沟通。然而今天,惠普将剥离信息产品集团业务,皮之不存,webOS将焉附?

高利润领域在哪儿

惠普明确表示,惠普将进入具有更高价值、更高利润的增长领域。作为战略转型的具体举措,惠普放弃了webOS设备的运营,不再投资PC业务。而在3月14日惠普CEO李艾科公布惠普新战略时,将云计算、基于webOS的连接性和软件作为惠普未来发展的方向。

惠普还加大了在企业级软件市场上的并购力度。去年,惠普在收购数据存储厂商3PAR时与戴尔展开拉锯战,最终在9月以23亿美元的价格胜出。今年2月,它又收购了数据管理与实时分析厂商Vertica,如今又拟以约103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尽管惠普放弃了客户端,但企业级软件业务在惠普的战略转型中将日益重要。

2008年新年刚过,笔者在编辑部曾提请同仁注意:未来5年,要特别关注IBM,因为IBM将会变成软件公司。

起因是2007年10月,笔者参加了在IBM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数据库大会Imformtionon Demand。除了见识了IBM在数据库平台的强悍之外,笔者还惊讶于IBM高级副总裁兼软件集团主管米尔斯对软件集团业务的介绍。他说,作为IBM三大集团之一的软件集团,2006年的收入仅占IBM总收入的20%,但利润却占到了40%,而且软件集团的业务增长速度也居首位。

去年12月,笔者就上述现象求教IBM有关人士,对方表示,外电已经公开报道,在IBM股东大会上,要求IBM转向软件的呼声很强烈。

2010年,惠普年收入为1260亿美元,超出IBM的998.7亿美元,但在净利润上,惠普为87.6亿美元,而IBM则为148.3亿美元。

而更大的威胁则来自甲骨文,其2011财年总收入为356.2亿美元,净利润高达85.5亿美元。在甲骨文通过收购Sun完成软硬件的垂直整合后,利润最为丰厚的企业级软件市场就有可能被先入为主的IBM和甲骨文所瓜分。而惠普现在必须当机立断地进入这个市场,因为这个市场一旦被这两家垂直整合的企业所垄断,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就不多了。

谁来吃最后的晚餐

以笔者所见,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市场已经拥挤不堪了,第三方厂商已有Android、MeeGo和Windows Phone这样开放的平台可供选择,而在其他嵌入式领域,webOS绝对不是英特尔风河和RIM QNX的对手。估计webOS很难觅到新主。

谈论谁来接手惠普的PC业务,倒不如先谈一下收购的几种诉求:大额并购通常是为增加新业务(异质并购),或者增强现有业务(同质并购),小额并购是惦记中小企业的技术。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并购是出于在乎对方的人,比如说苹果曾经通过并购NeXT,给了乔布斯一个体面回归苹果的台阶。

但PC的核心技术都被微软和英特尔所把持,加之PC的开放性使之无法像UNIX等封闭系统那样牢牢黏住用户。如今收购PC业务既无法从技术上获益,也难以获得长期稳固的市场份额。

最重要的是,从产品生命周期看,成熟期的产品利润将逐步走低,应对的商业方式是持续降低成本与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导致品牌的集中化,为了在持续不断的降价中保住微薄的利润,企业必须不断地降低成本,或者说将企业的有效资源针对主营业务进行优化,压缩包括研发在内的所有非业务开支,戴尔在这方面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当今,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正在颠覆PC作为计算市场的主流地位。PC厂商要顺应这一潮流,迟早要打破基于PC优化的资源结构,在这种做减法的阵痛中,他们还有心思对PC业务做加法吗?

PC厂商的未来之路

在PC诞生30年之际,用腹背受敌来形容PC厂商的境遇可能并不为过。如果当年有人说笔记本电脑会替代台式机成为市场的主流,那一定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但现在这已成事实。如今要是笔者说平板电脑终归会替代笔记本成为个人计算市场的主流,恐怕又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那就让未来说话吧!

需要提醒的是,PC厂商应该当心云计算对自己业务中利润较高的服务器业务的影响。

云计算的前提是虚拟化,虚拟化可数倍地提高PC服务器的利用率,这势必会减少用户对服务器的需求。加之云计算的集群架构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而使品牌服务器所代表的高品质和高可靠性在数据中心失去了优势。这也正是继谷歌自行生产服务器后,华为等中国厂商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的原因。在压缩服务器市场需求空间的同时,云计算将进一步压缩PC服务器品牌厂商的市场空间。

去年年初,笔者在参加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的年终总结会时,把上述观点丢给了来自戴尔的专家,戴尔专家表示要把“饼”做大。

说句耸人听闻的话,这些还算不上什么,对PC厂商而言,最大的威胁在于,未来三五年,微软也许会推出自有品牌、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

目前,微软不仅在Window 8上支持ARM,而且已购买了ARM的处理器内核授权。而ARM明年将推出的A15处理器主打的就是服务器市场,而对于数据中心而言,硬件体系架构并不是问题,功耗却很成问题。此外,至少甲骨文这样曾经的独立软件商也已经成功地整合了服务器业务,并使Sun曾经亏损累累的服务器业务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