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彭明盛:把PC卖给联想为求转型

6月16日一大早,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纽交所敲响了开市钟。这一天,IBM迎来百年华诞。

如果走进纽约州阿蒙克IBM总部,你就会看到一条特殊的长廊,正在展示IBM的“美好回忆”。参观者可以看到一些非常古老的计算设备,例如大会议室附近陈列着一台和办公桌一样大的计算器,上面有数百个按钮。另外,还可以看见连接至一块金属板的杂乱无章的线缆,这是软件的早期形式,被称作“控制板”。

商业史上,IBM已经成为一个无法绕过的符号。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这个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发明了成千上万有重大突破性的科技产品,而其中许多最终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最早的制表机、穿口打卡机、硬磁盘、Selectric电动打字机,还有电脑内存。

蓝色巨人是整个个人电脑世界的创世主,不久前,他们的Watson超级计算机,还在电视问答节目中击败了人类。

所有这些成就,确实是其他硅谷玩家根本无法企及的。一百年来,IBM和不同的对手交战,屹立不倒。

前不久,作为IBM首席执行官的彭明盛还向谷歌开过火。当时,有记者提到,在进军企业市场和云计算领域,Google是否势不可挡?彭明盛很不高兴,并且迅速对此表示了否定。“Google能为企业提供云计算平台吗?航空公司愿意在Google之上运营吗?巴蒂电信愿意在Google之上运营吗?那些使用我们系统的中国银行愿意在Google之上运营吗?”在抛出这一连串的问题后,彭明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会!”

再过3周,彭明盛就将迎来他的60岁生日。按照IBM的传统,公司CEO年满60岁就将退休,彭明盛可能也难以例外。即便如此,还在其位的彭明盛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每天早上我醒过来,就会想到一件事——那就是IBM一定会存在得比我更长久。”

这就是那个外表文弱、内心强硬之人。2002年,彭明盛在整个互联网业风雨飘摇之际,从郭士纳手中接过了权杖。当时,网络泡沫破碎,IT产业进入其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次整体滑坡;IBM本身则刚刚度过一个收入锐减50亿美元的财年。而彭明盛还必须面对“9·11”过后的惶恐情绪,以及安然等一系列公司丑闻引发的投资者对大型企业的强烈不满。

当时的人们对IBM充满了疑惑,彭明盛本人则面临着一个时刻都要和郭士纳相比较的尴尬境地。如今,十年过去了,IBM最终在彭明盛的率领下,重返黄金岁月。

把PC卖给联想

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将彭明盛和前任郭士纳进行比较:至少从表面上看,他们很不一样。让IBM大象起舞的郭士纳不苟言笑、强硬且富进攻性,而永远以微笑示人的彭明盛则显得亲切和善。

但是骨子里,彭明盛和郭士纳一样强硬、富有竞争性。在大学时,彭明盛曾是橄榄球队队长。据当时的同学回忆,虽然性格和善,但如果在赛场上他不能放倒对手,他会闷闷不乐。

上任二三年后,彭明盛的强硬开始展露出来。在IBM内,彭明盛甚至被称为“执行狂”或“执行巫师”。

2003年1月28日,在当年的第一次董事会上,彭明盛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错愕的方案:将自己的红利减半,削减部分奖励给20名公司高层。据称仅此一项,就达到300至500万美元。在这之前,其前任郭士纳从不拒绝享受丰厚红利。

这只是他打下属于个人标签的行动之一。一个更为果敢的举动是,同年初,他把IBM沿用长达92年的执行管理委员会关闭了。

原本,这一每月召开一次的12人圆桌会议,不仅决定着IBM的战略走向,更是IBM内最高身份的象征。但在彭明盛看来,这一古老传统的最大弊端在于:它的决策速度过慢,而且,全部由公司内顶级角色组成,也局限了它对一线市场的了解。

此前一年,他就找到了一个更好的上通下达、实现决策的组织方式。通过设立关于战略、执行与技术的三个小组,并且将每个部门最优秀而不仅是最高层的员工招至其中,以使他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与公司的状况。

这一系列变化,即使在外界观察人士看来,也算得上极为大胆。但作为一名为IBM效力30余年的老员工,彭明盛清楚,真正将IBM引入黄金时代的方式是,根据时代变化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经济学人》分析指出,IT企业很难永远保持领先,因为每过10年左右,一个新的平台就会出现,并带领计算机行业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IT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大型机,随后出现了分布式系统、小型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目前,计算机行业开始向云计算和移动设备迈进。

在几次历史巨变中,美国先后出现了IBM、网景、微软、谷歌、Facebook等标志性公司,其中有一些已

经或正在遭受着无情的淘汰。不过,IBM每次都适时地实现了转型,以确保自己始终处于潮头位置。

一百年中,IBM经历了三次历史性转型。

第一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那时,电子计算机和磁带出现了,而IBM管理层却在犹豫要不要接受新技术。当时,IBM一名资深员工对第一代磁带驱动器的开发者表示:“你们年轻人应当记住,IBM是一家基于打孔卡片的公司,我们的基础将永远是打孔卡片。”但自1956年小托马斯·沃森出任IBM掌门人后,IBM就全面接受了电脑这一新技术,从而进入到电子时代。

IBM遭遇的第二次平台转型,是从大型机到分布式系统包括个人电脑的转型,IBM在此次转型中遭遇了生死之战。1993年,IBM时任CEO郭士纳表示:“只有很少人知道,IBM已经非常接近现金断流的境地。”郭士纳当时裁员3.5万人,以削减成本,并且迅速把业务从大型机向个人电脑转型。

接下来的第三次重大转型,则出自彭明盛之手。外界一开始几乎毫无知觉,因为IBM并没有像前两次那样遭遇生存危机。但彭明盛比任何人都更早预测到这一点——桌面电脑将越来越不重要,云计算的时代即将来临。

鉴于此,彭明盛决定,彻底抛弃桌面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彭明盛把IBM的PC业务,卖给了联想集团。虽然PC业务售出的价格只有12.5亿美元,而IBM当年的总收入高达900亿美元;但作为该公司1980年代以来最富标志性的资产,IBM甩掉PC就像爱迪生开创的通用电气卖掉照明业务,或者迪士尼关掉动画业务一样,成为一个历史性时刻。

此后,彭明盛专心花费了140亿美元,收购了超过20家提供各类“业务分析”服务的公司。经过近3年的摸索,彭明盛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价值5000亿美元的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IT相关服务,而且进一步帮助企业改变商业流程,外包其核心业务以外的功能部门。

与此同时,彭明盛也大刀阔斧地改变了IBM,既对郭士纳时期的某些策略有所修正,也对一些IBM的传统进行取舍与更新。凡此种种,均被商界观察人士视为向传统蓝色巨人告别之举。

看起来在彭明盛的带领下,IBM很轻松地实现了第三次平台转型。对此,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萨贝斯·莫斯·坎特表示:“从一开始,IBM就将自身定位为一家研究机构,而不仅仅是一家技术公司。”

而咨询公司佛瑞斯CEO乔治·克罗尼则表示:“IBM不是一家技术公司,而是利用技术解决商业问题的公司。”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作为公司CEO,彭明盛本人以身作则,用大量时间拜访重要客户。当他去到沃尔玛,他给对方的承诺是:“把你最难的问题给我们。”而沃尔玛最难的问题只有一个:怎么让每辆购货手推车实现更多销售?

彭明盛立即责成IBM组建了一支由管理层、咨询顾问和技术专家等人参与的小组,深入到细节之中。他们很快发现,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超市中最大的问题是很容易迷失方向,很多时间用来寻找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购物。

很快,IBM开发出一种内附扫描仪和液晶显示器的购物车,这就让它能够显示超市内地图,并提供购买相关产品的信息。这一方案的直接效果,就是能让人们购买更多商品。

“智慧的地球”

一天,彭明盛去波音公司拜访其时任CEO福兰克。福兰克告诉他一个让波音工程师们感到恐慌的事实——现在,波音公司已经破天荒地将777飞机的设计,完全放在IBM的计算机上来完成了。对此,彭明盛也感到很恐慌。福兰克说:“既然这种新飞机是在你们的计算机上设计的,那么也许你应该参加它的首次试飞。”彭明盛赶紧回答:“那天是我妻子的生日。”福兰克打趣道:“可是我还没告诉你试飞的日期呢。胆小鬼!”

这自然是一个笑话。彭明盛真正恐慌的是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最近美国能源部要求IBM建造一台巨型超级计算机,用以模拟核试验,这样他们就再也不用进行核爆炸试验了。”

“计算机能为人类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彭明盛说:“除了制造飞机这类仿真计算,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数据分析处理——有些人称之为商业情报处理,即从大量信息中提炼出有用情报,并分析出以前得不到或看不见的各种关系和发展趋势。”

那么这对消费者和企业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呢?他举了个例子:“想象一下你正在驾驶一辆新型汽车,当这辆智能汽车发生了一起引擎故障时,它不是向你闪烁警示灯,而是通过无线Internet连接,直接向制造商发送信息。制造商的系统诊断出问题,然后向汽车的电子系统发回修理信息。”

不过,彭明盛看到的远不止于此,类似的变革还可以发生在零售银行业、音乐娱乐、保险业中,甚至公众机构。“政府正在利用网络改变着所有的一切,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方式,到向市民提供服务的方式都在改变。”他说:“当法国南部的政府将整个村子连接起来,市民就可以在线与本地商业企业进行交易、预约医生、从他们的孩子就读的学校获取信息等。”

2009年,一项名为“智慧地球”的计划浮出水面,倡导者正是彭明盛,而这一计划正和云计算的特征完全相符。

当年1月,在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一次圆桌会议上,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Planet)这一概念,建议奥巴马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

2009年6月,美国商务部和能源部共同发布了第一批智能电网的行业标准,这标志着美国智能电网项目正式启动。

三个月后,美国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IBM将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武装迪比克市,将其完全数字化,并用电脑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使其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更适合居住和商业的发展。

在彭明盛眼里,这样一座未来城市是如此有趣,难题都被扔给了计算机。一家零售连锁店很快就可以通过电脑发现如下的相关联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新爸爸们总是在一次购物中同时购买一次性婴儿尿片和啤酒。这一点引发了很多有启迪的想法,例如人们可以根据计算机的提示,从不同时段对尿片和啤酒打折。

当然,最吸引人的将不再是机器战胜了人类的大脑,而是机器和机器也可以对话。彭明盛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家拥有遍布全世界上千万自动售货机的公司,如何才能知道各个售货机中卖掉了什么?什么没卖掉?还剩多少?或者什么时候该派人去把售货机里的钱取出来?”

他指出,每台机器中安装一个很小的芯片,就可以很方便地检查并报告所有这些信息,甚至可能做得更好。不过,“为什么不能在这些机器里,再装一个温度计呢?”到时候,温度计会告诉售货机说:“今天很冷,价格下调10美分,”或者“已经35度了,提高价格15美分。”

一切看起来都仿佛在计算机的控制之下。当然,彭明盛希望那是IBM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