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8月18日,IT行业巨头惠普公司借着第三季度财报公布的机会,顺势向全球投下了一系列“重磅炸弹”–宣布公司开启转型,宣布可能分离信息产品集团(PSG,PC事业部),证实与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合并的可能性,宣布不再运营webOS设备(包括Touchpad和webOS手机),宣布任命企业服务业务(EnterpriseService)新的全球领导人……这一系列消息就像夏日里一阵毫无征兆的暴风雨一样,瞬间落在了每一个关注惠普的人的心里,同时也席卷了整个IT产业……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认同。他们认为惠普放弃每年400亿美元收入的PC业务实属不该,而且要想短时间内通过软件获得如此高的营收也很难。还有人认为,如今移动互联网发展得热火朝天,如此快地决定放弃基于WebOS的TouchPad实在显得目光短浅。惠普的这步棋到底是对还是错?
放弃PC是明智之举
通过惠普的财务报告可以了解,年收入400亿美元的惠普PC业务的实际利润率却只有5.9%,而惠普的其他业务的利润几乎都达到两位数。惠普作为一家商业公司,为获取更高的利润放弃PC业务,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表面原因。对于这点,有人觉得400亿美元毕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5.9%的利润虽然不高,但也有20多亿美元的收入,放眼整个中国,还没有绝对利润如此高的IT公司。
但是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毕竟PC市场正在萎缩,由于价格遭到严重冲击导致利润率大幅下滑,而且现在用户更换PC的频率越来越低……这些都使得PC行业成为“明日黄花”,使得行业洗牌成为必然趋势。
其实PC产业的发展最终决定权不在PC企业手里,而是由上游芯片和软件企业决定。Wintel联盟共同升级CPU和操作系统,带动了用户快速更换新的PC。而随着摩尔定律逐渐失效,CPU继续升级遇到难题;而且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用户不再需要更快的PC,一台能够联网,功能简单的设备就够用了;再加上Windows系统的升级并没有要求硬件大幅提升,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用户更换PC的步伐放缓,这也必然影响到PC的增长率。国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把2011年全球PC市场增长率的预期从10.5%下调到9.3%。IDC最近也把2011年全球PC出货量增长率从原来预期的7.1%下调至4.2%。2011年第一季度,惠普、戴尔、宏碁的出货量均为负增长……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便携式上网设备的出现,大大拉低了PC的售价,让PC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惠普PC利润率5.9%,戴尔的是2.5%,方正的是4.9%,宏碁的毛利仅为2.3%,如此低的利润已经严重阻碍PC行业的发展,只有足够大的规模才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中国,PC行业就有十多个品牌在竞争,虽然最近几年经过收购、合并已经少了许多,但是仍然处于恶性竞争的“红海”。去任何一个电脑城逛一圈你就能感受到这一点。而且随着全球PC增长率的放缓,市场空间被挤压,未来还将迎来更大规模的洗牌。惠普放弃PC业务提前离场,不失为有先见之明。换个角度再来看看惠普电脑,这种变化对于它自身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独立出来,都有助于它增强自身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红海中提高竞争优势。
及时抓住云计算的机遇
智能手机、便携式上网设备的快速普及显然革了PC产业的命,但是,伴随着宽带、3G无线互联网的大面积覆盖,这也同时给另一个全新的产业云计算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有可能取得新的成功。
IBM是最早放弃PC转型IT服务业的巨头。2005年它放弃PC业务的时候,正值PC发展的高峰期,IBM的PC业务贡献也高达百亿美元,但是IBM还是毫不犹豫地作价12.5亿美元将其卖掉,全面投身IT服务行业,这被认为是蓝色巨人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