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与Facebook之争:隐私政策定胜负

在网络行业,模仿远不仅仅是一种由衷的恭维,而是代表承认他人的成功,并努力赶上行业领袖,以期超越对方。

在社交媒体领域, Facebook近几年来一直是各家公司模仿的领头羊。谷歌(Google)几度试图超越,但都功败垂成。不过,这个月情况发生了变化。Google+是 一个强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在很多方面可与Facebook媲美,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后者,例如实时群组视频聊天。虽然Facebook迅速应对,也推出了 视频聊天服务,但仍然无法匹敌谷歌。两者之间的这种“拉锯战”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十年前在搜索领域,谷歌和雅虎(Yahoo)也有过一场类似的激烈竞争。当然,谷歌最终胜出。但是所有的搜索引擎用户也获益匪浅, 因为这种竞争使得搜索技术突飞猛进。网络用户也可能从Facebook与谷歌的竞争中受益,只不过原因有所不同:两者要想使自己的社交媒体服务与众不同, 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保护个人隐私。

换句话说,如果Facebook与谷歌的竞争愈演愈烈,那么隐私问题在社交网络领域将会获得高度重视。因为其中一方所进行的任何技术创新很快就会被另一方抄袭。

谷歌和Facebook一直在互相抄袭各自的发明创新。Facebook率先从简单的互联网网站转型成囊括了几千家网站的互联网平台;谷歌随 后也开始计划在其核心业务之上建立一层“社交网络层”。谷歌率先暗示社交网络应该被分解成多个网络;随后Facebook也开始推介自己的“群组”功能。 现在,Google+的Hangouts推出了视频聊天服务,而Facebook则引进了Skype提供的视频聊天。

这种创新、模仿,再创新、再模仿的循环意味着任何公司都无法长时间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不过两家公司在用户隐私方面的差距可能会拉 大。他们都在隐私方面都遇到过大麻烦。谷歌 Buzz的默认隐私设置曾遭致媒体大量恶评,导致Buzz不得不以失败收场,而它的其余隐私问题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至于Facebook,其隐私政 策在长期以来也遭到不少批评。

不过谷歌和Facebook在处理个人隐私的方式有很大不同。马克•扎克伯格似乎很看好用户将会越来越乐意和他人以及广告商分享个 人数据,后者对Facebook尤为重要。扎克伯格去年曾表示,“用户不但真的越来越乐意分享更多不同种类的信息,而且也更公开地与更多人分享这些信 息。”这番论调随后引发了不少争议。Facebook大胆地重新设计了其网站,以便用户能够更为开放地分享信息。毫无疑问,与Twitter这类公司相 比,此举为Facebook带来了更多广告收益。

由于在隐私管理方面曾经遭遇一系列麻烦,谷歌的隐私策略相对保守。但这并不意味着谷歌堪称保护个人隐私的楷模。虽然谷歌仍希望通过 用户分享数据以获得更个性化的搜索结果,但管理谷歌的隐私选项还是要比Facebook容易得多。对Google+的评测指出,该产品具备优秀的个人数据 管理功能;分享个人数据的手段更为透明;提供了删除所有个人数据的选项。事实上,关于Google+发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隐私问题鲜有提及。虽然 Google+仍爆出了不少缺陷,随后才得到修复,但与Buzz当时的惨败相比,这些缺陷无关痛痒。

Google+面临的问题在于,测试版用户对该社交服务的好评能否渗透到到已经熟悉了Facebook的主流用户。假如对于很多人 而言,更好的隐私保护真的是个重要因素,那么Google+可能很容易地就风靡开来,届时Facebook将不得不改进自身的隐私政策。

然而,假如扎克伯格说得没错,大部分人对于在网上共享哪方面的个人信息已经毫不在意,那么Facebook可能将继续保持它在社交媒体领域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