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前不久的IDF上,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就首先指出:“实现更低的单位GDP碳排放,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应用至关重要。”
多年来,英特尔一直坚持变革的心态,跨越一个又一个极限,但至始至终都坚持创新与绿色的和谐统一。就如杨叙所述,英特尔联合几家产业伙伴,与中国电子学会节能工作推进委员会合作完成的《ICT产业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ICT将帮助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电机、智能物流及非物质化等五个领域减少约1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或各行业利用ICT每单位GDP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减少14%到18%。同时ICT产业自身也正在变得更“绿色”,2020年ICT产业将以全国碳排放的2.4%贡献GDP的7.2%。
其实,早在2007年,英特尔在处理器的封装中弃用了危害环境的铅元素,为保护世界环境做出贡献。
不仅仅如此,英特尔在证实摩尔定律一次一次变为现实的同时,始终在技术层面上强调“高性能”与“低功耗”的统一。从每次英特尔推出新的产品来看,都在绿色环保与节能方面有重要考量。比如2006年英特尔推出酷睿双核处理器与酷睿处理器至尊版等产品时,在性能提升40%的同时功耗降低了40%;2008年英特尔推出Atom凌动处理器,其功耗低至0.6W;2001年4月英特尔对外发布至强E7服务器处理器,与上一代产品至强7500相比,性能提升40%,并新添可根据工作负载动态调节功耗的特性,节能表现更为出色。
在谈到对于未来产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变革空间,杨叙认为个性化计算其终极目的是要实现个性化的体验,对产业来说就意味着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从底层的半导体、硬件到各种各样的软件、服务,这就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创新。为此,中国面临产业变革,但绿色产业是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如此,英特尔还明确了将前瞻性研究成果与中国的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相结合,携手合作伙伴共同面向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探索关键技术,同时实现立足中国、推动全球嵌入式创新的目标。杨叙借此指出,经过26年的发展,英特尔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运营体系,从研究、开发、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今天有了更多的力量与本地产业伙伴们一起开拓未来,开创个性化‘互联计算’愿景下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提到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为了将英特尔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交通、个人能源管理、互动与体验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案落地,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立足中国、推动全球嵌入式创新。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表示:“嵌入式计算的未来,是创造智能、互联、无所不在的个性化体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以‘立足中国,贡献中国’为使命,在携手合作伙伴共同面向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探索关键技术的同时,也希望充分结合本地的技术、人才优势,立足中国做世界级的嵌入式研究,为全球嵌入式创新源源不断地贡献中国智慧。”
在过去一年中,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完成了从设立、确定方针、搭建队伍、营造创新文化、丰富研究项目等工作,从无到有,而且在过去一年中做出了很多令人满意的研究项目,而且这些成果已经应用到本地产业之中。
可见,英特尔在其多年的变革和跨越过程中,也加强了在中国的技术创新与本地化进程。拿杨叙的原话来说:“过去30年,信息科技改变了世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30年之后再回首,我们会发现,今天也不过是又一个伟大变革的开始。”他阐述了英特尔公司的愿景:“未来十年,我们将创新和扩展计算技术,连接世界上每一个人,让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面向未来,英特尔承诺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中国提升制造领域的专业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培养优秀本土人才,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继续成为中国长久的、最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