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自主创新之路 龙芯十年发展回顾

就像人类的大脑一样,作为计算系统的核心,处理器的作用与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CPU龙芯(英文名:Loongson)的诞生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国外巨头垄断处理器市场的局面,更开启了国产科技产品的创新之路。从最初成立课题项目,到诞生实体产品,再到支撑起整个名族产业链,龙芯已经走过了风雨十年。本文将回顾龙芯十年(2001-2011)的发展历程,并对龙芯产品进行梳理。

  龙芯研制路线

  2001年5月,龙芯课题组在中科院计算所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下正式成立。

  2001年8月19日,龙芯1号设计与验证系统成功启动linux操作系统,10月10日通过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鉴定。

  2002年8月10日,首片龙芯1号龙芯XIA50流片成功。

  2002年9月22日,龙芯1号通过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鉴定,9月28日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龙芯1号正式发布。

  2002年9月,曙光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号”CPU、曙光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以及曙光LINUX操作系统,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服务器产品。

  2003年10月17日,龙芯2号首片MZD110流片成功。

  2004年9月28日,经过多次改进后的龙芯2C芯片DXP100流片成功。

  2004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计算所听取龙芯研发情况汇报。

  2005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组织举行龙芯2号鉴定会,2005年4月18日龙芯2号正式发布。

  2005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参观中科院建院55周年展览时参观了龙芯处理器展览。

  2006年3月18日,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CZ70流片成功。

  2007年12月26日,基于龙芯2号的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KD-50-I通过鉴定。KD-50-I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使用300多颗64位龙芯2F处理器,峰值性能达到每秒1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是我国首次采用国产CPU芯片研制的万亿次级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2008年,曙光公司推出了基于龙芯2号的防火墙产品,实现了从软件到硬件、从整机到芯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009年,龙芯3A、龙芯2F3、龙芯2号抗辐照SOC流片成功;龙芯2G和龙芯3A+完成流片;龙芯2H和龙芯3C的设计也开始部署。在全面掌握65nm工艺的产品设计技术后龙芯开始32nm工艺的设计。

  2010年4月,全线自主化的曙光龙腾刀片服务器成功面世。“中国创造”龙腾刀片服务器产品的诞生,填补了国内全线自主化服务器市场的长期空白,打破了国外厂商对服务器关键技术的长期垄断。

  2011年9月19日,曙光公司发布基于国产龙芯3A四核处理器的龙腾机架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以及塔式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