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国内上市电视机厂商半年报的低调表现,IDC亚太区研究副总裁霍锦洁女士解释说,中国的液晶电视市场出现这样的局面,虽有点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在个人IT互联的时代,任何消费电子产品如果简单追求自身配置的技术发展,已无法跟上当今形势,势必最终变成红海市场,落入降价竞争的陷阱。随着Media Tablet , 智能手机,笔记本产品对互联网应用的带动,互联网电视的风靡势必成为继Media Tablet之后的又一个互联网应用智能客户端。
针对2010年液晶电视市场发展现状,IDC中国个人系统研究部研究主管经理王吉平认为,2010年中国液晶电视的销量约为3600万台,液晶电视的保有量目前约为一亿台,这预示着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而简单的具备上网功能的电视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电视。一些冲动型购买者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发烧友客户群会在2011年率先开始尝试具备更多内容方案的互联网电视。IDC 2010年ConsumerScape360º最终用户研究显示,“产品的稳定性,操作的简单易用性,内容的丰富性”是促进中国最终用户购买互联网电视的主要因素。
竞争方面,现在液晶电视市场的变化很自然的令人联想起90年代末CRT电视机市场那场旷日持久的惨烈的价格大战。历史会再一次重演么?IDC中国负责显示设备市场研究的高级分析师张卫认为,如果市场不放弃以价格战为主的竞争方式,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是从宏观来看,中国液晶电视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的。
首先,从市场容量来考察。据IDC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0年7月,中国家庭液晶电视的户均拥有率尚不足20%,液晶电视市场仍远未饱和,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巨大的潜在市场给液晶电视厂商带来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策略上的调整。即便有策略上的失误,厂商也容易及时调整。
其次,从技术方面来考察。液晶电视市场从不乏技术方面的改进,技术上的升级可以避开下级产品的消耗式价格战争,给厂商带来更好的利润。以今年上半年为例,着重在LED布局的厂商半年报数字就要优秀的多。而三网融合可能会是下一个契机,谁能够把握好这个契机,就会为未来两到三年的竞争打下很好的基础。
最后,IDC认为国内液晶电视厂商应当以史为鉴,从以价格取胜、以份额为先的粗放式增长转为以品牌取胜的内涵式增长。尽管所有的厂商都知道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但大家仍然前仆后继的使用这种策略,就是因为国产品牌在过去的发展中过度依赖营销体系和促销策略所致。这种增长方式忽视了一个本源的问题,即消费者买液晶电视是为了在观看节目中有更好的体验,画质、易用性、产品质量和细节表现这些本质性的东西却往往被厂商所忽略,这些方面恰恰是一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国外品牌为什么总是能维持高于国产品牌的利润,就是赢在了核心竞争力上。这些方面的改变也是最难的,但要想在这个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则一定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