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云存储市场的风向标

云存储市场正在逐渐迈开前进的大步,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云存储这个概念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开发者领域中,这些开发者利用云存储来作为一种廉价的、按需分配使用的资源,存放一些项目中所产生的数据。

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云开始被传统的IT部门所接纳,成为一种新型的存储供应和使用方式了。通过和一些厂商和用户的交流,我们相信2011年会是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一些中型的IT部门和企业将会考虑将云存储部署提上日程,同时会实施云存储。

这次由研发领域到产品化领域的换挡,是云存储市场初具雏形的一个趋势,相关描述在Taneja Group的“云存储新兴市场预测”报告中有所体现。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云存储市场目前基本上是在40亿美金的总盘,而到2014年可能增长至 100亿美金。云将会对下一代的数据存储技术产生非常尖刻的影响,包括在哪里、如何来部署存储系统方面。

为了搞清楚云存储市场的风向标,我们发现如果将整个云存储市场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的话,那么将会对后续的分析非常有用。这两个部分分别是位于云之后的主存储技术,以及让用户、系统、应用可以连接到云的技术。第一波竞争浪潮是聚焦在后者那个部分的,所以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部分市场。

云访问技术

在云访问技术方面,我们总结了三个大类的技术如下:

通用网关形式:随着公有云和私有云部署数量的增多,用户需要更快并且更加高效的来访问云中的数据。对云的访问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包括通用网关形式,这些网关负责将用户连接到对应的内容和主存储设备上去。Cirtas、Nasuni 、TwinStrata等厂商已经可以提供这类设备了。虽然这类市场现在看来还很小,但是却增长迅速,基本上在2014年之前,增长率可以达到100%。

基于云的备份:针对云的第二种访问方式则是基于云的备份,这种备份方式可以让用户将他们需要备份的数据通过线缆传输到云存储空间中。已经提供云备份服务的厂商比如CommVault、Riverbed Technology(其产品为Whiterwater)以及赛门铁克,都有对应的云备份方案。这一类市场会迅速增长,虽然不太可能会像云访问网关那样以每年两倍的速度翻翻。

数据移动与访问:由于虚拟化环境、各式各样的应用以及存储系统的持续增长的部署,以及对解决数据长距离传输下的延迟问题的需求,聚焦于数据移动和访问方面的产品初露锋芒,这些产品可以让用户高效的移动大量的数据以及与云中的数据交互。Cisco、Juniper以及Riverbed(其 Steelhead产品)这三家厂商是这个细分领域的主要玩家。Riverbed,实际上可以将其看作是这个细分领域的领导者,他们一直都聚焦在对分布式数据的访问方面,如今他们正在这方面做一些创新的技术。

 

为云基础架构重新设计主存储

处于云后端的存储系统会经受一场不同于传统存储的变革,包括那些存储界的大鳄,同样都需要将他们的技术适配到云,从而提供新的存储模型。我们将云中的主存储系统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内容和I/O。

内容需要被存储、访问以及分布,这些策略在云中就与传统主存储的情况不相同了。在传统基础架构中能够满足内容访问需求的文件系统和文件访问相关技术到了云基础架构中,在可扩展性以及可访问性方面就不能够满足服务需求了。云中的内容数据相当大一部分会交给对象技术来支持,会驱动内容和归档存储向着高可扩展、多租户、基于web的访问方面发展。短期内,这个市场将会主要被服务提供商所驱动,但是最终也会在企业内的私有云中落地。我们期望一些小型的厂商比 如DataDirect Network(其产品为Web Object Scaler,WOS)、Nirvanix (hNode) 以及 Mezeo (Cloud Storage Platform)也加入到一些主流厂商比如EMC、HP以及NetApp的队伍中来,共同作为基于云的内容存储平台提供商。这方面的增长将是迅速和稳固,但是并不会像云连接技术市场那样强势。

我们被引领到了最大的云存储机遇面前,那就是云背后的主存储市场,目前已经超过20亿美元。这块市场如今正在被一系列的下一代FC技术所承载,同时统一存储产品也占据了一定的份额。我们相信云中的主存储系统将会经历一个多样化的过程,相当大一部分是各种各样的智能的块级存储和访问、处理技术。

在私有云或者公有云中,智能的块级技术将会替代传统的块存储,而且这些技术将会直接影响存储厂商的胜负关系。我们相信Dell (EqualLogic)、HP/3PAR 以及 NetApp将会在云后端主存储系统方面取得成功。对于HP的3PAR存储系统,很值得洞察。3PAR瞄准这块市场已经很久了,他们将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市场看作是工具存储的大户,并打算在这个领域发起一场革新。

虽然现在还无法确定输赢,但是我们相信,迅速增长的云存储市场将会重新洗牌存储厂商的竞争排行榜。只有在可Scale-Out扩展以及应用存储的平台上执行正确的商业模式的厂商,才有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