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普惠供应链企业 行业驱动效应明显

多数供应商受益

据彭博资讯,在苹果的十大供应商中,有8家企业在最新财季中创下纪录或阶段业绩新高,有6家营收水平超过市场普遍预期,这包括消费电子业巨头三星(微博)电子、计算机及配件生产商中国台湾和硕联合科技,数据功能导向计算方案供应商Fusion-io、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微博)、集成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Broadcom以及数据存储器供应商韩国海力士半导体,其中和硕联合科技和Fusion-io营收水平分别超过市场预期的20%和10%。

苹果产品全球装配商鸿海精密集团营收水平虽略低于市场预期,但投资者仍看好该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前景。瑞银集团分析师亚瑟·霍塞在1月底表示,鸿海精密等代工企业将明显受益于苹果的强劲业绩和灿烂前景,“他们的增长动力要比我们此前预期的强得多”。瑞银将鸿海的投资建议由“中性”提高至 “买进”。数据显示,苹果为鸿海贡献约22%的营收,该比例高于三星7.6%、和硕联合的16.3%和海力士的7.8%。

在苹果业绩公布后,鸿海股价在龙年开盘首日即1月30日大幅跳涨,当天盘中涨幅一度扩大至7%至93.80新台币,达到上涨上限,创自2009 年5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和硕联合当天涨幅也达到4.4%。受此提振,苹果其他中小供应商如iPhone机壳生产商可成科技当天涨幅达6.9%至179新台币,是自10月28日以来最高收盘价;手机镜头生产商大立光电涨幅也达6.6%。上述公司在此后仍延续与苹果高度相关的走势,使得今年迄今涨幅均超 10%。

在苹果10大客户企业当中,包括电信运营商沃达丰集团、美国电话电报集团(AT&T)、德国电信和Verizon通信,苹果渠道商美国英迈和大型连锁超市沃尔玛营收水平超过市场预期。法国电信、在线零售巨头百思买和麦德龙以及另一著名分销商技术数据公司营收也接近市场预期。但与供应商相比,客户企业和苹果的股价走势相关性要低得多。

行业驱动效应明显

据苹果上月底披露的2011年四季报,该公司在当季共售出3700万部iPhone智能手机和1540万部iPad平板电脑,公司当期每股盈利 (EPS)为13.87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15.71%,且高于市场预期的10.14美元;当季公司营业收入达463.3亿美元,同比增幅为73%。

强劲的盈利增幅极大拉动了标普500指数中科技板块的整体业绩表现,后者平均每股盈利和营业收入涨幅分别达到21%和16%,如果剔除苹果的业绩拉动效应,上述两个指标仅在5%至10%之间。

据市场调研机构国家数据公司(IDC)2月6日公布的数据,2011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飙升55%,这主要归结于iPhone 4S的强劲销量,苹果在当季占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16%增加至24%。

彭博资讯对59名分析师的调查显示,有51名对苹果给出“买进”建议,4名给出“持有”建议,仅有一名给出“卖出”,综合意见评级分数达到 4.786(满分为5),高于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平均值3.930和标普信息技术指数的4.184,苹果的存在显然大幅提升了该行业,特别是子行业如电脑硬件和通讯设备的投资吸引力。

此外,苹果对移动互联网(Mobile Compating)概念的贡献巨大,并成功激活了该行业的井喷式增长。三星电子、宏达电、亚马逊(微博)均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有所斩获,与苹果形成竞争和收获一定程度的共赢。据调研机构NPD6日公布的数据,虽然iPhone占美国智能手机份额的43%,但是搭载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则占到48%,其中57%的首次用户选择使用Android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