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步入规模发展期

工信部刚刚公布的行业发展数据令人振奋:截至9月底,我国3G用户规模突破1亿户,3G用户渗透率达10.76%。按照国外3G发展经验,渗透率超过10%之后,市场发展将出现拐点,用户进入规模发展期。

短短3年,中国3G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迅速发展起来。它诞生于中国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2009年,数千亿投资迅速投入到网络建设之中,经过“白加黑”、“5+2”式的高强度建设,一年即建成几乎覆盖所有城市和县城以及部分乡镇的3G网络,开创了全球电信发展史上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新纪录。3年来,中国3G网络覆盖越来越广,质量越来越优,不仅为3G业务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还拉动了网络设备商、系统集成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终端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以实际行动支撑了经济的复苏。

尽管如此,到去年年底,我国3G用户数才仅仅5000万。2011年全年要发展1亿用户,任务的确相当艰巨,很多专家对此并不乐观。因为算下来,平均每家运营商每月新增用户要达300多万户,而2010年三家企业的3G用户月平均增长量只有100多万。然而,经过前三季度的努力,中国电信行业以强大的市场运营能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认为,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用户数据消费习惯的形成助推了3G市场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曾是制约3G规模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运营商对千元智能手机的大力推广以及对用户智能终端和流量资费的双重补贴,使得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早在3G牌照发放的第4个月,中国移动就宣布投入6亿元推动TD终端创新发展,这两年又先后投入上百亿元对终端厂商进行智能手机补贴。由于苹果等终端的风行,我国运营商更加意识到智能终端的重要性,均成立了自己的终端公司,专门参与智能终端的推广与研发,由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OPhone手机也为智能终端的普及贡献了力量。据统计,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网民数在总网民数中的比例从今年1月份的0.54%增长到7月份的1.22%。智能手机的推广有力地带动了3G的应用普及。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以3G建设和应用为纽带,加快3G技术与产业经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家居生活等行业或领域渗透融合,推动移动办公、视频监测、无线城市、智能交通、可视电话、移动支付、移动电邮、位置服务等新应用、新业务不断出现,进一步开拓了市场,适应了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的新需求,人们也更习惯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信息消费。

“用户规模突破1亿,渗透率超过10%,表明我国3G已经处于规模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对记者如是说。预计今后几年,我国3G用户将实现井喷式发展。

然而,即使3G用户得以规模增长,电信运营商的收入也未必能实现同步增长。韩国的3G用户渗透率目前已达81.89%,居全球第二,可是韩国的电信运营商从2009年开始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财富》500强的名单上。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国运营商为争夺用户数量,忽略了用户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在用户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值得重新审视3G业务的发展。试问,现有1亿3G用户中,有多少是拿着3G的终端,用着3G的网络,但主要应用还是语音通话的?这些用户很难说是真正的3G用户,或者说是理想的3G用户,因为他们极大地降低了我国3G发展的含金量。运营商在追求用户数量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用户对3G业务的认可和业务的使用。因为只有移动数据流量上去了,运营商的效益才能真正提升上去。因此,各家运营商在持续进行终端补贴、降低资费、把用户留在网络上的同时,要想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还必须在流量经营上精耕细作。

用户规模化同时还带来“成长的烦恼”,那就是网络运行与服务质量方面的潜在问题。在“应用为王、体验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很容易引发用户体验下降,导致大量用户投诉与离网。美国运营商AT&T因网络流量短期内激增,服务质量急剧下降而被用户评为“最差移动运营商”,就是血一般的教训。所以,重视体验营销、提醒套餐消费、向用户赠送应用或者流量等这些营销方法,在3G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应该引起运营商的高度重视。

1亿户,是新业绩,也是新起点。全行业应抓住3G用户规模化发展的契机,趁势而上,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引领者与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