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已成为趋势,数据中心建设也需要根据最新的技术趋势而做出对应的改变。“建设数据中心一定易于升级改造,从而能满足不断发展的IT科技和市场需求。”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全球数据中心副总裁Paul-François Cattier在接受比特网记者的采访时说。“在大型企业没有实现云计算时,其主要基础设施在场地环境方面的考虑以可靠和可用性为主,例如四个九、五个九等等。但在今天,电费已经占到了运营费用的40%-45%,因此,在实现云计算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能源效率。”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大中华区副总裁、数据中心业务总经理曲颖说。“不仅如此,随着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理念得到接受,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也要看‘风水’了。”
从研发入手
Paul-François Cattier表示,云计算有一个非常动态的环境,这对动态制冷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负载早晚不同、分季节也不同,这都需要制冷与负载相匹配。同时,虚拟化的动态迁移特点也对基础设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虚拟化的动态迁移,使虚拟机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和IT设备之间动态去创建、迁移,这就需要UPS、关键电力和关键制冷也能动态匹配这种变化。例如,施耐德的空调制冷可以根据虚拟机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如果虚拟机从物理机上迁移到另一个机柜了,施耐德就可以把这个机柜的供电关掉,或者把它的制冷转移到其他需要制冷的地方。“我们现在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个研发人员,为中国来做研发的解决方案,包括能源效率相关的所有逻辑链上的细节。”曲颖说。
云计算数据中心四大要素
那么,什么样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环境,才能最好地支撑云计算的发展?Paul-François Cattier归纳出了四点。第一,标准化。标准化能确保用户获得非常好的性能,能够实现非常快速的部署。“传统数据中心从设计到实施到完成进入运营,一般需要两到三年。但通过标准化,用户可以将时间压缩到八到九个月;如果用户采用产品化的数据中心,其组件已在工厂预置、预测试了,那么数据中心的部署时间甚至可以压缩到几周。”
第二,提高数据中心的设备密度。著名的摩尔定律指出,芯片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但价格要便宜一半。对设施来讲,面积最为重要。如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答案是提高IT机柜密度。“现在有很多数据中心占有非常大面积,但密度不够,只有三五千瓦。我们的实验表明,当密度提到一定程度,例如达到20千瓦,既能在能效上有一定的收益,而且还能大幅缩减设施面积。”
第三,模块化。模块化的特点是非常灵活,可以按需订购。换言之,用户可以根据业务成长来购买相应的基础设施,实施和部署也可以模块化的方式分步部署。这样,也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不仅如此,模块化有很好的适应性,集装箱数据中心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来组成。
第四点就是集成化管理。施耐德已经把关键电力、关键制冷以及IT管理融合起来集中在一起。不久前,施耐德发布了StruxureWare管理工具,可以管理楼宇设施、基础设施,而且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还可以与思科、微软、VMware等IT公司的管理软件互相通信,互联互动。这样,就可以实现IT和基础设施的集成化管理。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要看“风水”
曲颖表示,自2007年全球推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概念以后,下一代数据中心的规划和设计也已经跟以前的方式方法完全不同了。以前,数据中心的建设是IT的人负责IT、网络的人负责网络、基建的人负责基建;而在今天,数据中心已经变成独栋楼数据中心,它会变得即跟IT有关,也跟动力环境有关,甚至跟建筑结构的风水都有关。“如果你做自然冷却,这就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西北风、东南风在考虑上肯定是不一样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数据中心的建设给客户带来了很多挑战,客户需要一个具有全面技能的规划师,既了解建筑、楼宇,还要了解IT、动力环境。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供应商开始进入这个市场。 “施耐德在这个产业链当中,更像是一个翻译家。我们把你用多少服务器、用什么样的应用等IT语言翻译成客户需要多少千瓦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沟通和桥梁的作用。”曲颖说。
Paul-François Cattier补充说,“施耐德的长处是注重能效管理,在基础设施、风火水电这方面有着非常好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当IBM或者惠普等传统IT厂商进行数据中心设计、规划咨询的时候,施耐德也经常以合作方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