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乔布斯与土豆网创新

王微最新的一篇博客是《About Steve》,悼念乔布斯。在酷爱文学的王微看来,乔布斯的一生少年成名,失败,归来,辉煌,同时,死去,完美得像一场戏剧。他心里一直认为乔布斯是个不死的终结者,听到乔布斯死讯的那一刻,他才明白“他完完全全和我们一样,是脆弱的人。”乔布斯的离去,让很多企业家不得不再次面对健康与事业的平衡和选择,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都受到刺激,决定更多地陪家人和朋友。

“我才38,还年轻”,谈起这个话题,王微笑着说,他喜欢看伟大人物的传记,其实并不太相信人生是可以规划出来的。“人生在世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如果能创造出一些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才最有意义,就像我亲手种植的‘土豆’”,王微手上摆弄着苹果的iPhone4S,对笔者说道。那么我们今天着重讲一讲创新的问题,近日,对乔布斯的悼念已演变成关于“创新”的全民讨论。言必称创新的中国企管界应该学习什么?

但是每一说到创新的话题,不能说没有企业家深以为然、受到启发,但很可能更多的商界人士会不以为然。在中国经商,创新对于有的人是需要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是多余的。我们的现实是,垄断榨取暴利,投机获得暴利,而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找到一个好的平台,各种资源就会尽归于你,你的企业很平庸,但利润可能最丰厚。所谓创新,就纯属局外人的美好想象。

乔布斯去世后,美联社说,他“是一位CEO,一位科技奇才,一位未来学家,一位革新者,一位铸造者”;对于乔布斯的成就,《华尔街日报》也作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解读。如果我们把乔布斯的成功归功于美国的“制度”,为什么有着相似“制度”的日本、欧洲没有产生乔布斯?甚至在美国,乔布斯式创新者也为数极少,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绝版”。这说明,个人的经历、理念、个性对于创新的决定性作用,其中有很多因素对企业家个人是有启发意义的。

在乔布斯神话背后,是一片土地、一个国家。中国企业家要学乔布斯,但我们还得改良企业家脚下的土壤,于是乎,宁波市新近出台了一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将斥资5000万培养1400名“乔布斯”。(据10月11日《宁波晚报》)过去几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在微博上发帖,对乔布斯的去世表示哀悼。他们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乔布斯?这个问题,看来也触动了宁波市政府的神经,遂决定不惜花重金打造“制造乔布斯”计划。可是,乔布斯的成功能够复制吗?宁波市政府的举措无论对错,都是对于创新的一种尝试,这不正是创新的精神吗?

创新需要极大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和长期的坚持,创新需要长远眼光,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创新还需要巨大的投入,容不得浅尝辄止、好大喜功。在当今的中国,有多少人愿意甘为人梯、为创新者提供长期的支援和支持?有几人愿意为了创新的完美、让创新的成果在他人的任内呈现?民营企业普遍资金短缺,在周转资金困难、生产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又有几家有实力投入巨资花在产品研发或技术攻关上面?

两年前,谁会相信诺基亚会将手机品牌霸主的宝座拱手让给iPhone?五年前,谁会相信比尔·盖茨微软的软件收入会输给乔布斯的苹果?不仅如此,日前(8月11日),苹果公司的市值(当日收盘价高达3372亿美元)还一度超过了埃克森美孚,成为世界第一、全球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并且超过包括伊朗、泰国、丹麦和希腊等165个国家年度GDP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