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包包:破茧成蝶快营销

麦包包利用淘宝网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大浪淘沙之后终成金光灿灿的“淘品牌”,现在的麦包包做得风生水起、势如破竹,成为众多线上线下企业的标杆。麦包包是如何破茧成蝶的?又如何解决促销带给品牌的阵痛?

中国最大网络销售平台——淘宝网2010年的交易额达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一倍,随之而来的“淘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很多借淘宝发家的 “淘品牌”并不愿受囿于淘宝,为寻找更广阔的出路而纷纷开始“出淘”。各商家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有一个“淘品牌”创立于2007年9月,成立仅三年便获得联想投资、DCM和挚信资本对其共计4500万美金的两轮投资,2010年销售额逼近4亿元,它就是知名的互联网时尚箱包品牌——麦包包。

轻装上阵 破茧而出

麦包包前身是一家专做箱包贴牌生产的企业,随着贴牌毛利率的下降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企业于2007年开始由OEM企业向品牌企业转型。然而,麦包包的品牌之路并不平坦,起初除了建立自己的B2C网站外,麦包包还以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开设了60家连锁店,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但实体店的投入产出比大为失衡,此时的麦包包迅速转变商业思维,从这种过“重”的实体模式向越来越“轻”的线上转移,将战略眼光投向当时占有网购80%市场份额的淘宝网。

麦包包迈出的这一步,让其成功躲过了品牌创立初期被互联网淹没的浩劫。借助淘宝,麦包包凭借质优价廉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短时间内积累了较高的人气和万级数量的购买用户,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的销售规模。随着“魔方包”的成功运营,麦包包品牌在淘宝上迅速走红,成为“淘品牌”大家庭中的一员。但麦包包并没有止步于“淘品牌”,它进一步发挥淘宝网信息受众面广的优势,将自己的独立B2C平台和品牌通过淘宝双双推向市场,借船出海、成功“出淘”,成为中国最大的箱包B2C公司。

箱包电商 唯快不破

纵观麦包包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利润低薄的贴牌生产,到销售质优价廉的网货,再到形成自己风格的“淘品牌”,最后到今天占据电商标杆企业的高位,麦包包走出了一条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品牌的独特之路,而支撑它一路走下来的正是它以“快”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快时尚:打造快速时尚新模式

绝大多数品牌在成立之初都需要跑马圈地、砸钱宣传,以迅速扩大影响力,占领制高点。但对许多刚起步的电商而言,资金单薄恰恰是其面临的最大困境,麦包包也不例外。转型后的麦包包并没有充足的资金全面推广自己的品牌,叶海峰转变思路,选择了先做大牌的网上渠道商,凭借自己在传统箱包行业多年的关系,麦包包很快就获得了金利来、皮尔卡丹、米奇等十几个国际名牌的网上销售权。

向上对接知名品牌,麦包包扮演了渠道商的角色,但麦包包不会满足于渠道商的角色,而是通过授权代理商等多种渠道向下延伸自主品牌,这种渠道双向延伸的模式不仅使麦包包这个平台迅速扩张,也为自有品牌的延伸铺就了道路。目前麦包包有40多个细分品牌同时在线销售,单品达到1万多种,而麦包包的自有品牌占总销量的7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箱包早已不再是单纯用来装物品的功能性产品,它不断向装饰性领域拓展,与服饰、鞋子一起成为消费者张扬个性、表达时尚的载体。时尚行业的本质是“快”或“快速模仿”,国际知名时尚品牌ZARA就是一个典型例子,ZARA每款产品的上架时间不超过3周、补货不超过一次。麦包包正是在ZARA模式基础上进行的微创新,如今麦包包每天会推出30个箱包新品,库存周期为6周,致力于打造箱包界的快速时尚新模式,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品牌时尚箱包。

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麦包包分别从年龄、品类、地域和风格上做市场细分,采用的多品牌战略基本覆盖不同目标消费者对箱包的全部需求。当前麦包包有12个团队,分别负责不同品牌的研发。比如,强调“可爱”元素的“飞扬空间”主要吸引25岁以下的小女生;走经典风格路线的“阿尔法”则主打30到40 岁的熟女市场;“戈尔本”定位追求简约、经典的商务男士精英群体。这种多品牌战略在满足各类消费群体需求的同时,也不断扩张市场占有空间,给竞争对手留下的空白市场越来越少,对竞争对手的进入构筑起一面品牌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