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与杨元庆,这对“冤家兄弟”虽然现在彼此“互不相干”,但各自心中却很难忘记对方。操盘联想集团,拿下IBM全球PC业务,坐拥全球PC“二哥”的宝座,董事长、CEO一肩挑,杨元庆一直以来可谓春风得意。
而与杨元庆相比,郭为一路走来则有点“卧薪尝胆”的味道。创办神州数码,打造不叫联想的联想,虽然如今也是IT整合服务的老大,但相比联想集团的规模,郭为依然颇显落寂。不过郭为显然并不甘心,如今他给出神州数码五年的目标:年收入规模达到千亿。而这也是当下联想集团的业绩。
追赶联想集团
“三到五年之内,神州数码的营业规模力争实现千亿这个目标。”11月16日,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00861.HK)总裁、有“神码少帅”之称的闫国荣对记者称,“他(联想集团)如果从现在开始不涨的话,我们三年就可以追上他。”
当天,神州数码公布了2011/12财年中期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6个月内,神州数码营业额实现港币341.38亿元,较2010财年同期的港币275.6亿增长23.87%,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业额为港币181亿元,同比增长24.40%,再次实现单季营业额规模历史性的突破。
神州数码此前发布的2010/11财年年度业绩显示,上个财年全年营业额实现568.04亿港元,较上财年增长13.2 %;全年净利润实现约10.05亿港元,较上财年同期增长21.97%。
“现在联想集团差不多是我们的一倍。”闫国荣介绍。
据了解,联想集团2010/11财年年度业绩显示,总营收达215.94亿美元,同比增长30.05%,净利润2.73亿美元,同比增长111.6%。
“我们要在三五期间实现一千亿的收入,并尽可能实现千亿市值。”记者从神州数码内部获悉,该公司当家人、董事局主席郭为在今年5月31日神州数码分拆上市十周年誓师大会上给出了该公司的新目标。
不过对比联想集团的迅速突破,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这招“蛇吞象”被普遍认为是扭转乾坤之笔,为此业内一直在关注神州数码追赶联想集团时,是否会借用同样的操作手法。
对此,闫国荣对记者称,“从联想角度来讲,他吞谁,他都是有目标的。我觉得神州数码吞谁是没有目标的。对神州数码来讲,我觉得我们现在是有很明确的目标来做的,没必要去吞谁。”
“IBM对于联想来讲的话,同样是做PC业务的,他就是蛇和象的关系。今天神州数码你说蛇吞象,吞哪块呢?谁是象呢?你说我让分销去吞一个,吞谁呢?”闫国荣称,“神州数码今天做的事儿来看,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是中国第一了。”
千亿未来的突破口
“2011/12财年伊始,神州数码即进入了面向‘智慧城市’战略转型的元年,同时也全面启动面向第三个五年的业务规划。”郭为11月16日在神州数码中期财报公布时,给出了神州数码未来实现千亿的突破口。
他表示,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关键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神州数码的业务布局明确了方向。神州数码将沿着“行业软件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终端及移动解决方案,企业应用及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以及智慧城市协同产业”这些“智慧城市”的五条具体战略路径方向努力。
众所周知,“智慧城市”是IBM起先提出的发展方向,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中的一部分,对于神州数码与IBM在智慧城市上的优劣,闫国荣介绍称,“智慧城市是太大一个工程,任何一家公司没有能力来吃掉所有的市场,包括神州数码也一样。”
去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发布的了一份题为《IBM“智慧地球”的认识与思考》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称, IBM所提出的“智慧地球”可能会涉及国家安全。“智慧地球的推广应用,还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安全。在信息产业特别是核心软硬件领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等)将会受到严峻挑战。同时,医疗、交通、电力、银行等在内的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的安全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外界有观点认为,在智慧城市上,神州数码可能在与IBM合作,其中由神州数码站在“前台”,IBM站在“后台”。对此,闫国荣介绍称,“大家合作做智慧城市的项目肯定是有这个思路的,但是他做后台,我在前台,这个我们的确没有商量好,他也没有跟我们提过。有一些后台是我们自己,也是他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跟IBM所有的国际化公司都在合作。”
“IBM拥有丰富的全球经验,但是完全拿这些城市管理的经验来套中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闫国荣认为,“在中国城市化建设上,神州数码有本土优势。”
资料显示,目前神州数码“智慧城市”战略已经覆盖了62个城市,其中,与南京、武汉、深圳等10个城市签署了战略协议。
郭为多次强调称,“打造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智慧城市新产业,是神州数码未来十年无悔的行动,它将使我们从主流真正走到时代和产业变革的前沿。”
显然,对郭为以及神州数码来说,抓住智慧城市这一战略是未来与杨元庆乃至联想并驾齐驱的重要保证,当然最终是否如愿,还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