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备份成企业灾后必修课

  “5@12”地震后,一个略带调侃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国邮储银行很可能是地震后最紧张的企业。因为这家银行还没有实现总行数据大集中,如果四川分行信息系统遭到地震破坏,数据丢失,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所幸的是,成都没有发生大的灾情,邮储银行四川分行的数据系统也没有受到影响,但这有惊无险的一幕也足够让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众多企业深思。

  正如SUN中国区存储业务首席技术官刘颖浩所言,汶川地震将让政府和企业重视跨地域的信息灾备中心的建设。

  国内企业易忽略数据备份

  “可能多数银行、电信等大型企业会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远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是对于很多大中型企业来说,往往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数据备份。”一家国有银行的从业人员披露,地震灾害对于并未建立备份的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毁灭–客户资料、销售资料,甚至连关键技术资料都会丢失。

  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汪琪表示,在信息备份方面,国内同国外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银行业为主的国外企业开始重视数据方面的灾难备份,但我国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灾难备份覆盖范围和内容仍显不足,同样以银行为例,只备份了存取、结算等少部分核心业务。

  北京企业开始建立灾备体系

  在灾难来临之际,信息备份完备的企业和部门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小。2001年“9@11”前,世贸中心内共有1200家公司,其中400家公司执行了灾难恢复预案,所以业务得以继续,而其它企业大多只能宣布关张。

  在北京,已拥有149家门店的京客隆连锁企业已建立起灾难数据备份体系。京客隆商业集团有关负责人昨天介绍,为了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性,京客隆已对总部、各个门店、配送中心、网站的服务器定期进行系统备份及数据备份,特别是对总部服务器的数据进行了异地备份。

  今年灾备市场容量预计翻番

  6月25日,国内规模最大、设施等级最高的专业数据中心–中金北京数据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有中国建设银行(5.76,-0.15,-2.54%,吧)、泰康人寿保险等首批金融企业入驻该数据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认为,专业灾备数据中心的出现,对于一些依赖IT系统运行业务的关键行业和企业提供了急迫需要的基础设施,保证这些行业的业务连续运营。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灾难备份和灾难应急系统建设已被加强。 “预计中国今年灾备市场容量将会翻番,接近110亿元。”易观国际分析师夏雨说,2007年国内灾备市场容量在50亿至60亿元,年均增长率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