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在IFA2011(2011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兴高采烈不同的是,就在近期,宏碁、华硕等第一批涉水Ultrabook的厂家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11月11日,Ultrabook上游ODM厂家纬创、和硕向媒体透露,根据目前预计,宏碁与华硕的Ultrabook机型的出货量在2011年年底前均只能达到10万台左右。它们近期各将Ultrabook订单由原本的25万-30万台下降至15万-18万台,下调幅度高达40%。
宏碁和华硕这一对急先锋在初战后即收缩战线,使整个Ultrabook产业链前进的步伐变得犹豫起来。
然而,令人丧气的消息不仅是市场销量严重缩水带来的产业信心动摇,更大的麻烦来自于以仁宝、纬创、和硕等ODM厂家对代工利润下降50%的不满。有报道称,与普通笔计本代工利润相比,Ultrabook代工利润只有5-10美元。有消息表明,这些厂家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英特尔方面施压,要求下调芯片组采购价格。
一方面是英特尔不断地在释放成本下降及前景看好的信息,另一方面是PC厂商高价政策下产品销售不畅,处于幕后的ODM厂家辛苦一场却连肉汤也喝不上——Ultrabook产业链利益分配的矛盾在上市之初彰显无遗。
被业界广泛看好,又被英特尔寄予厚望的Ultrabook,怎么会在还没有大规模上市之前,就被PC厂商明推暗收般地唱衰?是产业内讧还是定位之虞?
生于忧患行于未明
自2011年6月在台北Computex大展上,英特尔首次提出“Ultrabook”概念后,英特尔就聚集了一批PC中坚力量打造产业生态链,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至9月初的IFA展会上,各大PC厂商在英特尔的号召下齐推Ultrabook笔记本电脑。为了进一步提高PC厂家的参与热情,英特尔成立了3亿美元的Ultrabook(超极本)基金。
以英特尔在PC业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加上惠普、联想以及宏碁、华硕等一群有实力的厂家跟进,Ultrabook的前途看上去无限美好。然而,令人不解的事自Ultrabook诞生之初就相伴而来。
在IFA大展上,英特尔对笔记本电脑的五个类型划分中,人们看不到Ultrabook应该属于那个类型,业界解读为Ultrabook可能覆盖笔记本的所有领域,而正是这种解读,为跟进的厂家找到了各自为战的理由。
有分析指出,英特尔这款用来对付ARM的利器被PC厂家们彻底“误读”了。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曾表示,Ultrabook的优势就在于集平板电脑的应用和PC的性能为一体。Ultrabook具有电池续航能力12小时以上,超轻薄,瞬间开关机等特点,是商务与娱乐功能兼顾的一种移动设备。
另一方面,从目前各厂家的Ultrabook规格来看,它们都与苹果的MacBookAir(MBA)太像了,而且大家都采用了英特尔的CPU。于是各PC厂家无一例外都把苹果产品作为目标,用操作笔记本的手法进行市场定位和销售。
在这种上下游厂家相互矛盾的战略定位中,Ultrabook在初期市场中的结果其实早就注定,而华硕、宏碁Ultrabook销量无法达到预期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无意还是故意?
从目前面市的各厂家的Ultrabook产品来看,不管是联想、宏碁、华硕还是东芝,其产品全部定位于高端商务笔记本。本刊记者查询后得知,这些厂家推出的Ultrabook的价格基本集中在1000-1400美元之间,已经高出了苹果MBA的999美元。
尽管英特尔在多个公开场合宣称Ultrabook的成本在470美元左右,但所有厂家对英特尔公开物料成本(MOB)的做法无动于衷。所有的厂家不约而同地与苹果MBA为敌,尽管开战之前它们并没有想清楚胜算有多大。
苹果最早于2008年推出MBA,至今该产品深耕市场三年有余。同时,MBA拥有的iOS系统及工业设计、制造工艺还是比目前所有的Ultrabook有明显的优势,关键是,MBA卖得比Ultrabook还便宜,所以说,这场PC厂家合谋发起的战争结果毫无悬念。而价格因素正是让英特尔Ultrabook战略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分析指出,也许PC厂家们根本就没有想着这场战争能够胜利,他们需要的是英特尔的基金支持。而上网本的失败,让这些PC厂家们对英特尔的新战略充满了犹豫和疑惑,投机心理弥漫,发布Ultrabook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以目前各厂家在笔记本产品线上的构成,宏碁和华硕等厂商对Ultrabook的定位比英特尔更加为难。
来自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的数据表明,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主流笔记本机型,价格全部集中在4000-6000元之间。如果按英特尔的希望,将产品价格定位于600美元左右,而以目前的性能和优势,Ultrabook极可能使PC厂家的笔记本产品价格体系迅速瓦解。或者说,在500-600美元这块销量最大的市场空间中,会因为Ultrabook的加入,让所有这个价格区间的产品销量大减,同时这种影响会向高端扩散。显然,这种影响是具破坏性的。
在笔记本电脑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任何一个性能或功能的改变都将会成为厂家的卖点,而Ultrabook对笔记本来说,改变确实太大了,这些改变足以对中高端产品形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所以,厂商不约而同地将Ultrabook定在了1000美元的价位,一是可以避免对自己笔记本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二是通过超高价格取得超常规的利润。
在杨叙看来,成立3亿美元的基金,就是要推动软硬件的开发打造超极本生态链,降低成本,将Ultrabook的价格做到很有竞争力。明年超极本的价格会达到4999元人民币这个主流价格。然而,杨叙以及英特尔对Ultrabook的愿景,在PC厂商的产品和价格体系中被厂商的价格策略化于无形。
正是因为PC厂家把Ultrabook定位为与MBA竞争的产品,AMD对此讽刺味十足:“我们要等待最终产品在1000美元的价位上会是个什么表现,又如何与已经取得成功的苹果MacBookAir相竞争……苹果已经统治了1000美元的PC市场。”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ndpointTechnologiesAssociates总裁罗杰·凯(RogerKay)就认为,如果英特尔希望凭借Ultrabook重新定义笔记本市场,就必须要将价格降低到足以产生较大影响的区间。
“价格是关键问题。即使产品优秀,1000美元的价格仍然太高。”罗杰·凯说。
英特尔危机来临
当英特尔的Ultrabook战略被PC厂家阳奉阴违地执行时,三个方向的巨大威胁出现了。
11月10日,NVIDIA发布了旗下首款四核移动处理器Tegra3,借助同时发布的华硕EeePadTansformer,让业界看到了这款代号为“Kal-El”的处理器的惊人表现力。国外有专业人士指出,Tegra3是目前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强移动处理器,即使相比传统的桌面处理器,Tegra3也没有逊色多少。
对英特尔来说,这是一个可怕的消息。
ARM与英特尔的战争持续了30年。在PC领域,ARM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然而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已全是ARM及其同盟的影子。同时,近年来ARM想染指PC和服务器的言论不绝于耳。而这两块市场,几乎就是英特尔公司的“自留地”。
国外有分析师指出,如果说以前有操作系统和芯片性能的障碍,那么今天,ARM不仅有安卓系统的支持,另外,可能ARM比英特尔更盼望着Windows8的发布,因为到那时,ARM完全有能力提供与英特尔相当的PC体验。
“英特尔的商业模式适合PC市场,但是ARM的业务模式更适合移动计算市场,是带领整个业界获利的模式。”ARM公司全球CEO沃伦·伊斯特(WarrenEast)颇带挑衅意味地对外表示。
而Tegra3的发布,扫清了最后一道阻止ARM进入PC领域的障碍。而ARM一旦进入PC领域,首先可能进攻的对象就是Ultrabook,因为Tegra3具有的超强性能和超低功耗,目前都将可能全面超越Ultrabook,而ARM在平板电脑中的经验,复制在PC领域足以形成强大优势。
另外一个威胁来自于传统宿敌AMD。
对于Ultrabook超极本概念,AMD显得有些不屑一顾,它认为高端轻薄型笔记本已被苹果MacBookAir所统治,Ultrabook难以与之匹敌。AMD相信自己针对廉价轻薄型和多媒体笔记本提出的不同芯片才是平衡的解决方案。
在各种威胁渐至之时,市场留给Ultrabook的时间不会太多。而摆在英特尔和PC厂家面前的问题是,必须尽快协调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同时统一对Ultrabook的明晰定位,形成合力,在对手未成气候之前,让Ultrabook普及开来。
这是一场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都输不起的战争。否则,Ultrabook的处境可能如同上网本一样,被平板电脑打得无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