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变得日趋紧密。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副作用,如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等等。在强大而无所不包的网络面前,青少年又成为最易受到侵害的群体。13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日内瓦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对全球青少年遭受网络侵害现象表示关注,呼吁各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少年的网络安全。
青少年遭网络侵害的三大表现
这份报告题为《青少年网络安全:全球挑战与战略》,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信息通讯技术有关青少年遭侵犯”情况报告,主要介绍了青少年遭受网络侵害的种种表现、成因,以及目前在应对措施方面的困境;第二部分则从国际社会、各国立法等方面入手,呼吁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
根据报告提供的数字,2010年,全球共有16.7万个网站发布被滥用的青少年照片,共计数百万张,涉及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这些照片被任意篡改为色情照片在网上发布,对青少年造成极大伤害。
报告称,目前青少年遭受的网络侵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青少年图片被滥用。在线图片与离线图片的区别在于,在线图片可以被任何人任意修改,并多次无限期地在网上进行转载传播。目前,网上被滥用最多的是白种少女的照片,而且,近年来这些被滥用图片还出现低龄化趋势,更加逼真,更为暴力。
二是网络诱拐,即通过网络结交朋友,进行性挑逗,甚至发展成为事实上的性接触或性虐待。这些交友的网上空间包括聊天室、社交网站、即时留言等。证据表明,那些易于被诱拐的多为青春期少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在网上异常活跃,愿意通过网络结交朋友。
三是网络暴力,或称网络欺凌。这是互联网上发生的一种暴力事件,即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公开侮辱受害人。
青少年为何成为主要受害者?
网络犯罪显然是网络世代的新兴产物。由于网络的匿名特性,使得使用者不用表明身分即可通行整个网络,甚至胡作非为而不被追究。
至于青少年为何成为主要受害者,报告认为,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虽然发达国家网络使用者的比例远高于中低收国家,但后者正在迎头赶上。而且,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中低收国家,18岁以下的青少年都是最主要的上网人群。纵观全球,青少年上网的时数呈增加之势,欧洲青少年上网时间为每天一至五小时。
二是上网变得越来越方便了。现在,手机也成为上网的重要工具。日本就有60%的青少年利用手机上网。而且,手机上网显然是未来电子信息的发展方向,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上网的便捷,使得家长和老师更难对孩子上网进行限制和监管,从而增加了青少年上网的风险。
三是青少年本身的心理特点。由于处于青春期,心智尚不成熟,表现欲普遍较强,易于成为攻击对象。
青少年在网络上受到侵犯伤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自1990年,联合国及相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确立了一些新行动纲领和行为规则,旨在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保护。近几年,曾相继三次召开世界反对青少年性侵犯大会,重申了对青少年免遭各种形式性侵犯权利的保护。2008年的里约大会还通过宣言,呼吁各国采取有针对性的特别行动保护青少年。然而,尽管如此,各国至今仍缺乏系统性的法律体系及相关实施行动,在有关防止利用青少年进行色情犯罪的法律方面,只有46个国家的法律涉及到青少年的网络安全。
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
报告希望各国尽快建立有效的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机制,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青少年的应对能力。其中包括向他们提供必需的信息,使他们做出明智选择,规避风险,得到所需的帮助;设立有效的通报机制,如热线电话,畅通的上报机制,事件发生之前提前给予在线支持等。同时要加强父母的保护能力;请专业人士及时向青少年提供帮助。
通过立法对犯罪者进行处罚。目前,由于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犯罪者不会被追究责任,不用担心任何法律风险或社会舆论的压力,因此可以为所欲为。
减少造成伤害的渠道。其中包括建立可自我调节的行业行为规范体系,让网络公司在考虑利润的同时,还要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经验表明,那些没有将自己的行业规范与独立有效的监管措施结合起来的网络公司,并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网络通讯技术正方兴未艾,而且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将变得越来越便捷,费用也会降低,网络对青少年生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然而,“在网络上消除所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发布这份报告的目的也不是寻求对网络的控制。因为,完全的控制将破坏网络和本质和它所带来的诸多好处。”报告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