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中国”加速信息产业基建投资
中国投资 发表于:12年11月28日 15:43 [转载] 和讯网
宽带网络的发展将拉动光纤制造、网络设备、计算机和家电等相关制造产业,形成很强的产业链延伸与带动效应。而面对“十二五”期间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6000亿元的规模,多方主体已经展开角逐。
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10多年前,很多人尚不知网络为何物;今天,网络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个小细节。就在这样的变化中,我们由最初采用的电话线拨号实现“窄带”上网,进入DSL“宽带”时代,如今又将迈入FTTH制式下20M乃至100M的高速网络体验。
对于坐在电脑前的我们来说,宽带就是通往世界各个角落的“道路”。随着信息流量的不断加大,对于高等级信息“道路”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宽带正在成为新的市政基础设施。
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宽带普及提速动员大会,工信部部长苗圩以“建光网、提速度、促普及、扩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整个工程定下基调;随后,工信部发布了《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突出了通信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主线,并指明了具体路径——实施“宽带中国”战略;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实施宽带中国等20项重大工程。
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会同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广电总局等8部门共同组织成立了“宽带中国”战略研究工作小组及专家组,正在制定实施相关方案,包括总体思路、发展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政策措施等。据记者了解,“宽带中国”战略将于7月底定稿,8月上交各部委并呈国务院做最终审批,预计10月会以单独的政策文件形式正式推出。据悉,“宽带中国”战略已确定四大原则,包括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强统筹部署;推动宽频网络与应用服务协调发展;坚持宽频网络建设与产业创新发展相结合,落实产业能力;保证网络安全。
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速的时代已经到来。
产业链支撑
作为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纽带,宽带横跨了电信、计算机、媒体、娱乐、电子商务、教育、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用户、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计算机制造商和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在内的综合产业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光纤宽带升级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将大大加快三网融合的实施进程,网络视频和IPTV尤其受益。而大容量、高可靠性宽带网络也为物联网和云计算业务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宽带网络的发展将拉动光纤制造、网络设备、计算机和家电等相关制造产业,形成很强的产业链延伸与带动效应。2009年1月美国国会备忘录就曾表示,在宽带上每投入l美元,能给全社会产生10倍的回报。”而基于宽带网络衍生出的一系列新兴产业,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催生出的新业态,不断推动着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
在宽带价值链中,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上游可以联络设备制造商,下游整合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一起为最终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
因此,“宽带中国”对于投资拉动作用不可小觑。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提供给记者的数据中可以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6000亿元,其中宽带接入网将投资5700亿元。预计2012年基础电信业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加上带动相关互联网企业投资,总投入合计将超过5000亿元。
事实上,2011年中国光网络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已超过110亿元,同比增长51.1%,预计到2016年将超过260亿元,年增17.2%。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宽带用户数达到1.5亿,并且预计今后5年将以每年新增2000万用户的速率增长。而据此前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未来出台的实施方案,到2015年,中国内地要实现宽带接入用户2.5亿户,在宽带接入能力上,城市家庭平均达到20兆以上,农村平均达到4兆以上。
上世纪90年代,电话线modem上网实现了最早的互联网接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ISDN,并形成了中国最初的宽带产业链。90年代末,DSL问世,接入速率最高可达到8M,不过因为当时根本没有高带宽需求的内容,大多开通宽带的用户选择了512K、1M、2M的速率。2004年,中国DSL用户达到2000万并开始进入其巅峰期,宽带产业也蓬勃发展,活跃厂商一度超过百家。
采访中,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告诉《中国投资》,2005年左右,中国电信开始正式启动集采,由于集采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及全国布局能力要求极高,宽带产业迎来了洗礼,大浪淘沙之后仅存数家精锐,这几家厂商也凭借日后蓬勃的宽带市场而逐步壮大,形成了今天宽带产业的四大龙头:华为、中兴、上海贝尔、烽火。
目前,宽带建设的主流技术已经发展为PON(无源光网络)。根据Ovum2011年底统计数据显示的全球PON市场份额中(分别按OLT、ONU统计),上述四大企业均位列全球前5位。由此也证实了中国宽带产业链的实力。
与产业链实力相匹配的是我国清晰的技术路线选择。早在2006-2007年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开始选用EPON技术,通过FTTB模式建设宽带。由于FTTB模式在光纤进入楼道之后可以沿用原有的DSL线路,其建设难度小,改造成本低,FTTB跃居主流,EPON也顺势发展壮大。
经历了几年的技术探讨以及产业链的逐步成熟所带来的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赵慧玲告诉记者:“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考虑到初期实装率,FTTH的初期投入成本已经与FTTB相当,而且FTTB后续改造难度大,故障率以及维护成本都要高于FTTH”。
正是因此,在今天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中,中国电信已经在大部分中部地区以及全部东部沿海省份停止了FTTB的新建,全部采用FTTH模式;中国联通在北京、天津等大型城市也开始选择FTTH模式作为宽带提速的手段。
据统计,2011年底,中国电信FTTH实装用户数超过500万,赵慧玲表示,2012年中国电信的FTTH用户可超过日本并实现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