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担忧加剧
新浪科技 发表于:13年02月19日 00:55 [转载] 新浪科技
公众担忧加剧
Snapchat和Reputation.com的增长得益于公众对隐私问题的担忧,而调查显示,这种担忧已经非常普遍。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约有57%的应用用户“曾经因为不愿分享个人信息而卸载或拒绝安装某款应用。”2013年1月,专门研究隐私和安全问题的研究机构 Ponemon Institute发现,从保护用户网络隐私的角度来看,社交媒体是最不受用户信任的行业。
面对不断加剧的焦虑情绪,很多年轻和年老的用户都希望政府能够介入此事。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虽然美国年轻人经常被视为一群对社交媒体无所顾忌的人,但在面对永久性的社交记录时,他们却与自己的父母同样焦虑。在18至24岁受访者中,约有88%认为应当通过立法要求网站和广告公司应个人要求删除所有相关信息。该调查发现,45至54岁的受访者认同这一想法的比例约为94%。
有关数据踪迹无法磨灭的担忧,已经在全球掀起了一场主张“被遗忘权”的运动。阿根廷歌手弗吉尼亚·达昆哈(Virginia Da Cunha)曾于2009年起诉谷歌和雅虎,要求这两家公司停止在搜索结果中提供包含她不雅照片的网站链接。法官裁定达昆哈胜诉,谷歌和雅虎提出上诉。 2010年,上级法院推翻了初审裁决。阿根廷法院目前还在审理数十起类似的官司。
2010年1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维维尼·雷丁(Viviane Reding)提交了一项隐私立法提案,其中就包括一项有关“被遗忘权”的条款。此举引发了科技行业高管和法律学者的广泛批评,他们认为此举反而会催生更多问题。
反对者担心,这种条款会将谷歌、Facebook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从免费的平台,转变成跨国审查者。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杰弗里·罗森 (Jeffrey Rosen)去年在《斯坦福法学评论》上撰文称,雷丁的这项提案“将成为未来十年对互联网言论自由的最大威胁”。
例如,按照维维尼的提议,“如果人们发布了有关自己的照片后又反悔了,但Facebook和谷歌却未能删除这些照片,他们面临的最高罚款将会达到其全年利润的2%。即使相关照片已经被广泛传播,这些公司依旧要为此负责。”
遗忘能力缺失
目前几乎所有网站采用的默认设置,都会将人们分享的信息永久存储在云端。在《删除:数字时代的遗忘美德》(Delete: The 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一书中,牛津大学教授兼律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认为,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问题,他们原本需要具备遗忘的能力才能向前发展。他指出,永不磨灭的记忆会导致社会瘫痪,将人们束缚在过去,阻碍他们尝试新的挑战。
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各种在线信息都应当辅以特定的有效期限。虽然并非所有数据都应该像Snapchat那样限制几秒钟的可用时间,但关键在于,要在所有的在线信息中包含一个“自毁”按钮,让用户从一开始就具备掌控力。
Snapchat并不是首家尝试非永久性内容分享的公司。迈尔-舍恩伯格表示,在为《删除》一书搜集素材时,他曾经采访了文件分享创业公司 Drop.io的高管。这款2007年创立于纽约的服务拥有众多功能,其中就包括让用户为文件自主设置“自毁”日期。该公司创始人曾经对迈尔-舍恩伯格透露,用户对这项功能的追捧令他们始料未及。
2010年,Facebook收购了Drop.io,随后彻底关闭了这项服务。Drop.io联合创始人山姆·莱辛(Sam Lessin)目前担任Facebook产品经理,但他拒绝发表评论。
“总有人问我,‘市场为何没有反应?’”迈尔-舍恩伯说,“Snapchat和其他服务正在反应。Snapchat是创造短暂数据的绝佳例子。市场的确存在这种需求。Facebook在这个领域非常失败,原因在于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从骨子里认为,所有的数据都拥有隐含价值,因此将数据看得非常重要。他试图将所有内容都永久保存下来。”但Facebook发言人拒绝让该公司的任何人接受采访。
Facebook的Poke应用虽然模仿了Snapchat,但却反响平平。根据App Annie的统计,该应用今年2月初在美国免费iOS应用中排名第634位。“我认为Poke不会成功,因为人们根本不信任Facebook。”鲍伊德说,“在大家眼中,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扼杀Snap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