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华为存储的“三次创业”
DOIT原创 崔昊 发表于:13年02月27日 00:53 [原创] DOIT.com.cn
十年磨剑:华为存储的“三次创业”
2011年11月15日,华为宣布以5.3亿美元收购赛门铁克在合资公司华为赛门铁克中所持的49%股权,华为赛门铁克于2007年成立,其主要以企业级安全和存储产品为主要产品线,在其组建的四年时间里,初步形成了企业级安全与存储产品的解决方案能力。
而华为赛门铁克合资公司回归华为的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成为了华为存储井喷式发展的大年。
华为赛门铁克回归华为后的沉寂仅仅持续了半年,华为就在7月11月召开发布会,发布其OceanStor T系列统一存储产品,该系列的产品脱胎于华为赛门铁克时期的统一存储产品线,但其容量、性能、功能和解决方案层面都已经有了极强的进步,可以说已是“完全不同的产品”而在9月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华为存储又推出了以HVS为代表的华为高端存储产品、UDS云存储系统以及“Smart”系列存储软件产品。
接下来,是华为OceanStor N8500集群NAS系统第三次刷新SPEC测试记录,24个引擎节点的华为OceanStor N8500达到了惊人的3,064,602 OPS——这足足是前一个纪录保持者的两倍,而同样是在10月份,华为宣布其存储系列产品率先支持业界最大容量企业级4TB硬盘,而这也是华为存储与主要的企业级硬盘供应商希捷所达成的前所未有的密切合作的产物。
或许是仍然不满足于华为存储在2012年所创造的新闻,华为在12月11日正式发布了其第二代固态存储产品OceanStor Dorado2100 G2,相对于第一代产品获得三倍性能提升,这款产品不仅获得了VMware ESXi5.1/5.0认证,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获得SAP存储认证的固态存储产品。
时间过去一年,华为存储无论是存储系统还是软件功能上都有着全新的变化,如果将华为存储如今的产品线与一年前的华为赛门铁克产品线做个类比,我们很难看得出来前者正是脱胎于对后者5.3亿美元的收购,仅仅一年的时间,华为存储已于我们所认识的那个华为赛门铁克“判若两人”。
在过去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华为存储实现了一次“再创业”,其在华为赛门铁克的基础上,开创出了全新的华为存储以及华为存储产品线,无论是从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还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成果上,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这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创业。
但这已经不是华为在存储领域上的第一次创业,如果将华为赛门铁克的四年算在其中,这实际上已经是华为在存储领域的第三次创业了。
华为在存储领域的第一次创业始自十年之前,那是一个“一穷二白”的时代。
如今的华为存储开发部副部长孙凌翔经历了华为存储的“三个创业时代”:他是华为十年前在存储领域第一次创业的亲历者,而据孙凌翔介绍,十年前的第一次创业,基本上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都不知道石头在哪里”。
“2001到2002那两年,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研究RAID算法啊、处理器啊、硬盘啊,接口技术啊,都是底层的、基础的东西。到了2004到2005年,华为开始尝试着说,自己做些小规模的产品化,自己试着用用。”孙凌翔说,十年前华为做CT市场,自己也需要数据中心,于是就买了很多的存储,当时就发现存储的价格昂贵,简直是一个暴利行业,华为有心去做存储,但是当时一心扑在CT市场,而且在存储市场是一穷二白,完全没有积累——存储又是一个关键部件容不得半点闪失——于是华为存储就以彻彻底底的原型基础研究作为了第一次创业的开端。
孙凌翔说,那是最基础、最底层也是最默默无闻的五年,对华为存储来说,那也是为今天打下基础的五年,铸就了华为存储如今“很有信心的,绝对不输给任何人的硬件底层平台。”但华为存储并没有急于求成,直接将小规模产品化的成果推向市场,孙凌翔说:“我们那时候可是真不敢。”
孙凌翔向笔者说,华为做存储一开始就发现,存储这个东西要掌握底层技术,技术积累要求非常高,而且存储系统都是企业的关键资产,绝不允许半点差池:“绝不允许说你这个产品有半点问题,存储的都是客户的关键信息资产,,决不能把不成熟的产品仓促的拿去上市。”所以,五年多的基础研究,“定下的调调就是‘不做大规模产品化,只做最基础的研究。’”
但正是这五年多的第一次创业,给了华为后来优秀的硬件基础能力,和研发团队的雏形,但是,也正是这五年多的第一次创业,让华为拓展了视野,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在存储市场上的不足,从而开始了寻找合作伙伴的道路。
于是,到了2007年,华为存储进入了一段重要的历史,这也迎来了华为存储的第二次创业。
赛门铁克映入华为的眼帘并非偶然。那时候的华为存储发现,做存储要想达到更高的目标,除了了解存储底层、操作系统、RAID算法、Cache算法,华为存储的大规模产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华为想要做好存储,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存储是如何使用,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作为存储软件领域最优秀的厂商,赛门铁克自然是不二之选(赛门铁克与华为的合作,事实证明也极大地加强了这家存储软件厂商的硬件实力,为其在2012年推出一系列软硬件一体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自己形容,是硬件搭台,软件唱戏,最重要的还是在软件上。”孙凌翔说,华为存储在与赛门铁克合作前就已经很明确的认识到,自己推产品不是不行,但是节奏会慢、产品会单薄、客户会不满,华为存储在软件、互操作性、生态环境上的积累“要靠赛门铁克这样的软件厂商,这样对华为存储快速做大做强会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做到更高层。”
四年多的合作期间,华为借助赛门铁克在存储市场上的丰富经验,在软硬件整合解决方案、存储操作系统、系统基础架构等层面深入交流,这不仅让华为摸清了存储软件的门道,更为华为快速建立了一支了解国内外存储技术,拥有丰富产品设计经验的产品团队,而正是这支团队,在华为赛门铁克以及华为存储期间,迅速为华为填补了在中端统一存储、文件系统、异构存储、存储虚拟化、高端存储、存储智能化软件上的空白。
有趣的是,华为赛门铁克当时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华为存储“第二次创业”的成功。作为一家独立的子公司,华为赛门铁克开创了华为存储产品化的高速发展历程。在“敢打敢拼的精神下”,不仅其几年中的年均增长率均超过90%,推出了软硬件整合的中低端SAN、NAS解决方案,更推出了高端的N8500这样的高性能NAS产品,并成为公司日后,乃至如今华为存储的明星产品。
但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因其中外合资的特殊背景,以及合资双方在产业界所积累的优异口碑,迅速得到了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接纳。在被用户所接纳之后,华为赛门铁克的开发、销售、市场与服务团队,得到了与客户近距离亲密接触的机会:短短几年内全球80多个国家的2000多个大客户成为其所服务的对象——。
而从客户、合作伙伴那里得到的宝贵实践经验不仅避免了华为在存储市场上“纸上谈兵”,更让业界迅速认识到“接纳了华为赛门铁克宝贵经验和技术优势的华为存储,已经具有非常强大的基础实力。”
在历经前两次“创业”之后,迎来“第三次创业”的华为存储,已经深刻认识到,华为存储“可供填补的空白”已经越来越少,对于华为存储来说,“由0到1的积累期”已经差不多完成,这也就意味着能够学习、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少,需要创新、思考与尝试的东西越来越多。于是,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存储产品的创新性,成为了华为存储“第三次创业”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