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存储的创业者:理性与激情并重

DOIT原创 崔昊 发表于:13年02月27日 00:53 [原创] DOIT.com.cn

  • 分享:
[导读]2012年11月,笔者应邀访问了华为存储成都研发基地,两天的行程里,访问了大量华为存储部门的员工,以下是文章全文。

华为存储的创业者:理性与激情并重

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卢克•约翰逊所说,企业家的成功并非全靠理性,事后看来,胜利的投资决定似乎理性且先知先觉,糟糕的投资决定则有些愚蠢。这种看法通常是错误的。但正如拿破仑(Nepoleon)所言:“战场上是一片持续混乱的场景。赢家将是那些控制这种混乱的人。”

卢克•约翰逊认为,纪律、敏锐的把握时机、谨慎融资以及合理的多样化水平,既确保你不会跻身大输家的行列,但也有一定的很有可能阻止你成为一个大赢家,这体现在一系列的处在当今变革中的行业以及那些领导企业甚至是垄断企业的身上,尤其是对于创业者来说,往往做出的决定——事关公司和个人——都有可能并非全靠来自内心理性的声音。激情同等重要。

至少,如果换做笔者,“我是绝无可能抛却成功的一切投入到一个全新的产品领域的,尤其是又与一群与我境况相同的人一起。”这是当笔者与就职于某业界分析机构的朋友谈起华为存储的人员组成时所谈到的。

在华为存储,除了像孙凌翔这样长期以来从业于存储技术领域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半路出家,在他们当中,既有曾经华为获得极大成功产品线的中坚力量,也有从华为其它研发部门主动申请到华为存储开始全新职业生涯的人,目前就职于华为存储产品线统一存储产品研发,负责Cache和QoS的设计和开发工作的崔文林即是其中之一。

崔文林加入华为7年,前四年都是在华为其它产品领域工作,最初加入的并非是存储产品线。2009年,在其它领域小有积累的崔文林,却选择进入存储领域,摸着黑开始从事存储可靠性的分析和设计工作。

“我当时到这边来,加入华为存储,个人的意愿是比较强的,我认为存储更能展示自己的技能,发挥自己的技术实力,所以我主动说,要求过来学习做存储。”崔文林坦言,与华为存储产品线的其它同事一样,他同样认为“存储是个大趋势”,而经过几年的磨练,华为存储在研发上在他看来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存储软件开发方面,我们每天都不断地前进,并一步步逼近那些成名已久的存储公司的水平。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的技术,掌握新的发展动向。”

而谈及在华为存储的几年时间与开发部门的同事所建立的亲密关系,崔文林说,这也是他认为华为存储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因为同事之间都有着一种敢拼敢干的团结精神:“在华为做存储,对基础的要求高得多,刚刚开始涉足的时候,跨越觉得很大,但是华为有华为的好处,平台大、资源多,同事之间的关系简单融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与崔文林抱定同样信念的,还有上面所提到的袁远。谈及为何加入华为存储,袁远认为,最重要的是看中了周围的人,看中了华为对于成就一项事业所付出的百分百的努力与必胜的决心,对于他来说,在华为存储能够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最具创新,这是他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在我周围,很多同事都有着成功的经历,或者说,有一颗冠军的心,他们经历了把公司(华为)、把产业(CT)做大的时代,有着做到世界第一的体验。”袁远向笔者表示,他看到的同事们并未因曾经的“冠军经历”而自傲,而是沉下心来,放下冠军的自傲心态,通过借鉴冠军时代的经验,把华为存储做大做强。

华为存储产品线NAS与数据保护领域总经理经宁

华为存储产品线NAS与数据保护领域总经理经宁也向笔者表达着同样的观点,他表示,华为人在进入存储之前就已经明白“(存储)这件事情没那么容易”,都是以“小学生般的心态来做存储”,也一直到现在都时刻处于学习的阶段、适应的阶段,因为华为存储仍然看得到自己市场表现距离行业领袖的差距还很远,“(需要)学习商业运作模式、业务方式”等等“课程”。

而谈到华为存储在当前所面对的巨大机遇,经宁有着与笔者相近的观点。他认为,当下的信息产业正处在变化的时刻,企业需要抓住变化的趋势,存储的介质、存放内容都在发生变化,而与此同时,大数据的变革又把存储变成了广泛行业的生产资料,越来越多不同的应用场景出现,“变化的前夜和正在进行的变化带给我们很大的机会”,而这也恰恰是他认为恰逢机遇出现的华为存储能够成功的原因。

华为存储统一存储领域总经理张立武

华为存储统一存储领域总经理张立武同样坚定的认为,华为存储的成功是必然的,而他的坚信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华为存储的中国因素和华为存储早在2007年就已经定下的发展基调。

“华为成功的因素之一还是中国的因素,中国相对来说还是我们的一块沃土,但是我们也看得到差距,我们和美国市场(在用户应用上)的差距主要是在智能化上。”张立武强调,从2007年开始,华为存储就把智能化、软件化作为重要的趋势,华为存储也一直坚持在智能化、软件化上面的研发投入,花了极大的精力在开发提供智能化的软件上面。因为华为存储很早就认识到,“智能化、软件化是未来绝对的趋势”。

张立武认为无论是什么产品线,华为存储都看到“存储的智能化是提升的关键”。存储正在走向“平民化”,价格上、应用上、环境上都在变得也需要变得更简单、更智能,性能的调优、系统的优化这些工作都在慢慢减少难度:“我们交到客户手上,就是要保证稳定性和性能的平衡点,这些都需要智能化软件帮助我们和客户一起实现。”

在张立武看来,这些已经成为了华为存储成功的关键。

从袁远、经宁与张立武这三位华为存储产品线总经理的话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在华为存储的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理性思考,他们虽然有各自的“华为存储成功之道”,但彼此之间并不矛盾,也形成了某种互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对华为存储成功的解读,或许是来自于他们对于不同产品线所需依靠的基础的解读:云存储是一个无从学习的市场,更多的是依靠团队的努力与创新;在数据保护与NAS市场,华为存储的实力已经相当不俗,N8500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但华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品的包装和市场推广能力;张立武所负责的统一存储产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商机,而中端存储市场走向智能化、自动化早已经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但就是在这样强大的理性分析背后,却并非全部是理性。

事实上,无论是袁远、经宁还是张立武,他们都不是存储“科班出身”:在2008年接触存储及网络安全之前,袁远的长项是在光网络,而更早之前,袁远对接入网和IPOS固网有着深刻的理解;经宁1998年加入华为,是华为接入产品线的老员工,曾经就职于华为网络产品线市场部门;张立武的经历则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他先后在华为程控交换机、数通、交换接入网、交换机产品部等部门工作,甚至在2004年曾创立过自己的公司。

如果换做是笔者,我很难用“理性”二字去解释袁远、经宁、张立武,甚至是崔文林、范瑞琦(他1997年加入华为,曾经在无线部门工作多年)等人的行为,他们曾经在华为业已成功的部门拥有一份不错的履历和相对稳定的职位,而加入存储,开始他们人生与职业生涯中,事实上的创业旅程,其中必然有不少并非理性的因素。

或许我们可以解读为这是对华为成功经历的信任,也可以解读为作为华为员工所具有的那种创业激情,但无论如何,当我们知道华为存储的“三次创业”背后,是这样的一群人的时候,我们还是不免唏嘘,心灵受到震撼。

但对于创业者来说,即便有理性的分析,有创业的激情,有踏实肯干的努力以及用户导向的创新,也并非意味着这家公司能够从创业跨越成为成功的公司,在当今的IT产业、企业用户市场,并非华为一家公司看到了变革的机遇,更非仅有华为一家公司在这个与过去割裂的当口,希望紧紧抓住市场的机遇,华为存储所需要面对的,还有极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责任编辑:崔昊]
Niky
戴尔公司与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成功合作,通过完整的模块化软件定义网络(SDN)解决方案,实现了私有云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商业应用。
官方微信
weixin
精彩专题更多
存储风云榜”是由DOIT传媒主办的年度大型活动。回顾2014年,存储作为IT系统架构中最基础的元素,已经成为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存储产业的发展迈向成熟,数据经济的概念顺势而为的提出。
华为OceanStor V3系列存储系统是面向企业级应用的新一代统一存储产品。在功能、性能、效率、可靠性和易用性上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很好的满足了大型数据库OLTP/OLAP、文件共享、云计算等各种应用下的数据存储需求。
联想携ThinkServer+System+七大行业解决方案惊艳第十六届高交会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订阅中心

Copyright © 2013 DOIT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