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中国企业面临的新局面和新任务
张存 发表于:13年03月22日 14:34 [原创] DOIT.com.cn
柳总在会中举例谈到,在1996年的时候电脑里有一个元器件叫存储器,这个存储器的价格在1996年7月份的时候大概是16美元一片,由于技术进步,新的存储 器芯片出来原有的就会突然降价,到9月份竟然降到2美元多,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假定在6月份买的存储器芯片是16美元,在你这儿库存时间长了,由于你卖 不出去,装的时间长,供应链不通畅,不管什么原因,你到10月份再卖出去,和人家在9月份2美元买的芯片再卖出去,光这一项价格就能差100多美元,更何 况像显示器、CPU等等,价格都是不停在变化的。因此,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库存周期最短。在当时我们还没有能力做ERP,于是我们就想了土办法,订货的 时候怎么小步快跑,怎么跟踪市场等等,这些方法使得我们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竟然在1996-1997年连续四次降价,结果还有很高的利润,很明显在市场份 额有大幅度上升。另外,在研发方面我们怎么利用产品技术,把成熟的技术根据市场的需要推出去,使得我们保持了毛利率,怎么样使得销售渠道成为大联想的外延 等等,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使得我们能够挣得中国市场的第一位。
2001年我们是27.5%,到2002年开始往下降,2003年降得更厉害,退到了大概25%左右,原因除了我们自己在战略上的某些错误以外,更 强的是一个更强的竞争对手进驻中国,那就是戴尔,戴尔在业务模式上是有创新的,从美国打到欧洲,威风八面,联想在连续两年跟它的竞争中都占了下风。但是我 们认真地研究了两年以后,也是彻底做了改革,它是一种直销模式,我们发明一种双模式,既做大客户,也做商业客户双模式的做法。这种做法本身需要内部文化特 别好,上下各方面都要紧密配合,哪个部门如果只顾部门利益是不能成功的,因为这是在试验之中。而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冒了巨大风险,就在2004年那一年,我 们另一条路径正在跟IBM秘密谈判,也就是并购的谈判。在谈判越来越趋近成功的时候,如果成功了我们的股价会大涨,因为其中一半是现金,一半是拿股票买, 所以在那一年我们还是取得了成功。成功以后,双模式的销售方式直到今天,我们把双模式的方式推到了全球。在这个基础上联想集团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我们 到底是向海外走,还是在中国多元化发展。如果向海外走的话,是走并购的路,还是走自己发展的路。
后来我们选择了这条并购IBM PC全球业务的路,谈判将近一年,所好的是竟然在宣布之前外界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说明保密工作做得好,保密工作做得好就说明内部文化好。当宣布的那天,我 记得记者会还是很震撼,记者们都是无冕之王,很少给人鼓掌,那时候说到并购IBM PC,包括ThinkPad笔记本,全场掌声热烈,之后他们告诉我,鼓励的是我们的勇气,而不是认为我们会成功。人家说老柳你们这么做,将来死了也值了, 都是这话。我就是在那年到光华管理学院讲过一回话,我到光华管理学院一个EMBA班讲话的时候问了一下,哪位同学看好我们的并购,90多个EMBA之中有 3个人举手了,其中两个人举得很高,一个人举得很犹豫,我看那两个举得很高的人是我们联想派去的学员,没有人认为能成功,因为确实是“蛇吞象”的业务,但 是事实的结果是什么样呢?就是现在这样。
2012年肯定有更大的进步,营业额2011年是296亿美元,我们并购的时候是29亿美元,股票的价格也有很大的增长。另外,占国际市场份额也有 了很大的增长,全球PC市场,因为是由两家评论机构,一家评第一,一家评第二,我们还是按第二的算。中间其实还是有很大问题的,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时 候,2008、2009年的时候,联想业务一个季度曾经亏损到2.26亿美元,联想已经站在悬崖的边上。这时候我们采取了紧急措施,2009年2月2号从 领导层进行了改组,我自己又回到联想担任董事长,杨元庆由董事长来担任CEO,我又跟杨元庆再配合一次。从那以后形势确实发生了很突出的变化,营业额、利 润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市场份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我们在不停地总结所谓行业规律,电脑行业怎么做,也不停地总结企业发展的规律。其实谁都知道,企业管理是个科学性加艺术性的双层东西,所谓艺术性就 是完全没有规律可言,科学性就是有规律可言。对于电脑来说,操作系统是纯科学的,上面的这些应用软件,那就是完全根据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做法,我们把管理 分为两个层次,联想所在的电脑行业,我们怎么去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怎么样管理库存等等,这是要研究透的,在这方面各个企业各自不同,各有各的 规律。第二方面是有一定共性的,企业机制层面的管理,一个企业是不是有好的机制和体制,这对中国企业尤为重要。第三方面管理三要素,建一个班子,这么大的 企业总不能是一个人做,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使一个好的核心管理层在一起很好地工作,这里面有一套方法。定战略,愿景怎么设计,中近期目标怎么设计,怎么能 够一步步实现,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人怎么挑选等等。带队伍,有了好的战略以后,员工不努力也不行,怎么能让员工热爱公司,热爱工作,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 激励、文化。
我和杨元庆的配合,因为杨元庆对这个行业了解本身也很深刻了,当时联想出的更大的问题是文化磨合的问题,不同企业来的人,东方人、西方人在一起怎么 能够更好地工作,其实这是并购中一个最大的难题。我和杨元庆在一起是帮助杨元庆怎么把班子建得更好,那时候跟杨元庆也有了碰撞,能够有更好的理解,把企业 做得更好。今天如果并购IBM PC业务部算成功的话,我想源自于这点,原先在欧洲、在美国业务很小,利润几乎是负的,现在在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了我们盈利的重点,而且市场 份额大幅度增加。值得比较自豪的是,我们没有派任何一个中国人去那当领导,但是战略是完全一致,文化、价值观完全一样,主要是最高领导层意见一致以后,往 下走的时候能够深入推行。这么说这个并购应该算是成功了。
另外想讲的一件事情,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又做了一个重要的举动,把联想分拆成为两个上市公司,一个叫联想集团,由杨元庆负责,一个叫神州数码, 由郭为负责。联想集团就是做自己的产品,神州数码就是以代理业务为主。做这个事情的目的,觉得他们更年轻,而且已经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很深刻,他们能够做这 些事。除此以外,我自己觉得我应该去做些别的事,纵观高科技企业这么多年,像IBM这样这么多年永远保持着不垮其实是很少的,因为由于新技术的发生,尤其 电脑行业,不停地有企业在倒下,因为新技术出来以后,跟不上就会倒。我觉得我们应该能把业务面拓得更宽。
在当时有个说法,要做就要专注,我觉得专注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班子,既要做电脑,还要做房地产,还要做投资,那是不可能的。我坐在最上 面,作为一个控股投资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像杨元庆在做电脑,你不能不认为他是专家,他心无旁鹜,非常专注。郭为非常专注,跟着我们做了两个投资公司和一 个房地产公司,到今天十年多的表现来看,我想用“非常成功”“非常”二字不为过。这两家投资公司在中国各自的行业里都是很靠前的位置,不仅他们自己取得了 很好的利润,而且他们所投资的公司,由于我们了解行业,由于我们懂得怎么选人,所以对这些企业都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的房地产公司也做得非常成功。这时候 我们开出了一条新路,这条路重要吗?很重要,如果我们在并购IBM PC的时候,假定不并购IBM PC,不走创新那条路的话,今天的联想就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企业,甚至有和没有都很难说。但是并购就面临着确实是九死一生,因此董事会的股东们都投票反对并 购是很有道理的。财务来源上更大的是来源于其它方面,因此杨元庆他们再去做更创新的事,我们只会坚决鼓励,因为不存在死不死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在当时把这 条路开出来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