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存储:IT能否借势CT?
DOIT原创 崔昊 发表于:13年02月27日 00:53 [原创] DOIT.com.cn
华为存储:IT能否借势CT?
无论是在存储市场,还是在云计算市场,抑或是整个企业级IT市场,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如“旱地拔葱”般奇妙的生存和成长。以存储领域的两家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存储企业来说,今年成功上市的同有,曾经是国内市场最重要的渠道经销商和集成商,几乎与国内外所有的主要存储厂商有过紧密的合作关系,是在其建立了广泛和深入的全国渠道网络之后,才一步步从OEM起步,实现自己的存储供应商发展之路;Infortrend的经历同样有着不错的参考价值,这家公司最早以控制器的生产制造为主营业务,逐步进入到磁盘阵列的市场,但其在OEM业务的坚持上有着世人少有毅力,在公司成立十年后才逐步以Infortrend的品牌进行独立销售。
纵观企业级IT领域,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今叱咤风云的VMware的基础,是当年红极一时的PC平台虚拟机软件;在存储领域略有斩获的戴尔靠的是成功的收购和整合,在这背后是戴尔服务器十余年的耕耘;同样,Citrix、思科、EMC等等企业在进入新的市场时,无不有所依靠,或借势原有的市场份额,或借助原有业务的收入支撑,或是借用曾经拥有的长期客户资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付出努力的同时,借助原有的业务、市场、合作伙伴或是客户资源,不仅是一条捷径,也是企业再创业必需的“培养基”。
而华为企业级IT业务最优良的“培养基”显然是华为曾经和现在大获成功的CT领域,无论是外界的观点还是在华为的对外宣传中,华为曾经在CT领域上的成功,都被认为是华为进军企业级IT业务的重要依靠和基础,但尽管ICT业务被华为看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华为也一再强调其实现CT与IT的相互融合所能够产生的“奇妙的化学反应”,但对于华为来说,ICT的融合尚需时日,达成CT与IT的融合也需要进一步的对现有业务进行梳理与整合,在这期间,华为存储能否受益于华为CT领域的优势?华为存储在CT与IT融合的ICT战略下,又会有那些结合点与市场机会?华为存储借力CT与IT的目标,是否只是华为存储的一厢情愿?
上面的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在过往的市场历史经验中找到答案,就像一名法官无法找到过往判例,华为是第一家由CT转向IT,并在存储市场投入如此大砝码的企业,我们没有过往的案例加以参照——哪怕是失败的经验教训——华为存储、华为IT在华为CT这个“培养基”所能汲取的养分以及如何汲取养分,只能够依靠华为自身的摸索与实践。
在CT如何担当起IT“培养基”的问题上,就职华为近二十年的张立武认为,对于华为这家从CT领域转移过来的公司来说,“对客户业务激增和业务连续性的关注是非常习惯和重视的事情”,张立武认为,无论是CT还是IT,华为存储都能够切身体会用户对于存储——这一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可用性与业务连续性的要求,而哪怕客户提出什么样的苛刻要求,习惯了CT领域最严苛标注的华为人,也同样能够坦然的接受。
以此延伸,郑梁认为,华为因为服务过全球最关注业务连续性、硬件可靠性的电信运营商客户,华为在CT硬件产品设计方面有着极强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华为了解电信运营商对于硬件体系最核心、最严格的设计规范,而这些经验随着华为存储那些那来自于华为原有CT业务线的各层级人员的加入,同样能够被毫无保留的移植到华为存储的硬件体系架构设计之中,“华为赛门铁克时期,我们的硬件设计就被认为是最优秀的,这也是我们留给业界的第一个深刻印象。”随着华为OceanStor HVS系列高端存储新品在2012年华为云计算大会上的到来,外界对华为在高端存储系统上的领先设计——智能矩阵式系统架构——印象深刻,而这也是华为存储在硬件体系架构设计上实力的展现。
除了冷静对待客户最严格的需求,以及华为从CT到IT在硬件设计经验上的互补,华为原有的客户群体同样为华为存储创造了潜力巨大的客户群体,这也让华为存储的潜在客户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级客户,一下子扩展到了电信运营商层面,对于华为存储来说,这帮助其更加轻松和简单的进入了竞争对手——尤其是很多中国存储厂商——难以涉足的领域。
一方面,华为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都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这些客户了解华为的能力,熟悉并接受华为的企业文化,对于这些客户来说,华为进入企业业务,华为推出存储产品,不仅是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同时也能够在更聚合的销售、服务与产品体系中获得业务支撑,这不失为一种降低采购成本更好的方法。
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作为“管道”的提供者,其早已不满足于以带宽、流量和网络建设为主业的营收体系,电信运营商普遍存在着利润被下游的应用服务提供商所吞噬的担忧,他们正想尽一切办法把利润抓在自己手中,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管道”——传输网络——的背后,提供“资源海洋”。这种“海洋”来自于服务器、存储和安全设备,提供着计算、存储和安全防护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上文中我们提到,无论是中国电信的天翼云、上海电信e云,还是广东移动的139社区,无不以云存储作为其主要卖点——存储资源池相对来说是最简单、最直接能够产生效益的“海洋”——在大数据的时代,存储是最宝贵也是急需的资源。
而电信运营商涉足纷纷涉足云存储、云服务,实际上体现着云计算与电信运营商异常紧密的关系,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现在的IT产业正在面临一次全面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变革力就是云计算,而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云计算最重要的推动者和贡献者都是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云计算的模式提高自身的技术、产品附加值,借助云计算的契机完成其从运营商到服务商的转变,这对于华为来说,意味着在云计算市场蕴藏着巨大的销售机会。
“也只有华为能够把已经成为未来趋势的云存储和运营商的转型结合起来,这对于华为、运营商和用户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机会。”经宁在谈到华为存储与云计算及运营商业务的结合点时明确表示,在CT与IT,CT与云计算,CT与存储的融合上,只有华为,才能够成为其中关键的“粘合剂”。
除此以外,华为在CT领域的知识,让华为更加了解网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核心价值,而这也是许多目前的IT基础架构供应商或是存储厂商所不具备的优势。华为是第一家由CT转向IT的供应商,在数据中心、园区或是异地数据中心内,华为在网络上的经验能够很好的帮助其搭建计算与计算、存储与存储、计算与存储之间的管道。从这一点来说,华为的竞争友商思科在推出UCS统一计算系统之时,因为在存储上积累极少而选择EMC作为合作伙伴的战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时至今日,思科与EMC合作关系越发薄弱的传闻已经逾传逾烈,很难说这其中所有的传闻都是空穴来风。
此外,范瑞琦也谈到,从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的角度看,华为企业级IT业务的上游供应商与CT业务的供应商有90%是重合的。如果华为能继续有效利用这部分资源,那么不仅可以扩大采购规模,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