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更要创新:好存储不是天生的

DOIT原创 崔昊 发表于:13年02月27日 00:53 [原创] DOIT.com.cn

  • 分享:
[导读]2012年11月,笔者应邀访问了华为存储成都研发基地,两天的行程里,访问了大量华为存储部门的员工,以下是文章全文。

创业更要创新:好存储不是天生的

在当下的时代,创业者单有野心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刻苦工作的能力、付诸实践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意志比野心也更为重要,但即便兼具这些气质,创业者的努力有可能全部白费,在竞争积累的市场中,创新与以上诸多的优良品质一起,成为了构成创业者——当然也是每一家企业——成功的关键品质。

但只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产品还远远不够。正如你所看到的,加了引号的创新意味着有时候创新并非真正的创新,如范瑞琦所说,“要想赢,还是要依靠创新,但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那样容易陷入求怪、求变的创新”。真正的创新需要一些基本的因素,更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以正确的方法去实现。对于华为存储来说,“好存储不是天生的”,想要成为业界的领导者,重现华为在无线业务、智能网业务等CT领域的成功,创新是第一要素。

谈到华为存储的创新,范瑞琦在接受采访时曾惊人的表示:“华为是反对自主创新的。”这样语出惊人的话题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厚的解读,范瑞琦对于这句话的解读是这样的:他认为,华为存储要的是“用户导向的创新”,以客户的需求为驱动力,以应用为导向实现创新,所有的创新要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为创新的目标,这才是华为存储的创新。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是一句永远正确的话,对于创业者来说,创新之后务必实干,没有实干、没有努力甚至是没有付诸实际的创新只是证明这句“名言”最无用的注脚,尤其是对于正在“第三次创业”的华为存储来说实干派的创新更为重要。创新无所谓大小,如果是有益的微创新同样能够起到奇效,而无法付诸实践的“大创新”再大也只是“绣花枕头”——我们需要一些事实来印证并相信范瑞琦所表述的华为存储创新观点。

初到华为成研所,华为企业业务IT产品线存储品牌经理莫俊英就多次向我们提到:“袁远知道你们要来,说一定要让你们去看看他的宝贝。”袁远的“宝贝”,就是华为存储内部称之为“磁盘海洋”(Sea of Disks, 简称SoD)的产品。

华为存储产品线云存储领域总经理袁远

初看SoD,这就像是袁远的一个“大玩具”,4U机箱内塞满了75块4TB的磁盘,存储容量达到了惊人的300TB,仅从密度上来看,这已经是一个适用于互联网、高性能计算、高密度数据中心的理想产品,其创新之处又从何而来呢?

“你看,这是其中的一块硬盘,如果只是硬盘插进去,高密柜就是一个超高密度的JBOD盘阵,但如果使用ARM+硬盘的模式,加入ARM处理器进入,那高密柜就是一台提供强大智能管理和数据保护的云存储产品。”据袁远介绍,高密框的设计思路来自于“将IO、智能和计算能力分布到每一块磁盘上”的华为云存储发展思路,但组成SoD的却是一个个微小的创新。

“华为认为,云存储不是个体的产品,而是整体的方案。云存储将面向非结构化海量数据,整合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对象存储技术,同时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传统企业存储”袁远谈到,华为云存储的创新点,在于“做大”的同时,良好的控制用户的TCO。客户对存储的诉求最终都可以用TCO来衡量。这虽然是存储领域亘古不变的需求,但在云存储领域做起来就相对要困难些。

“于是我们想到,为什么不把一块ARM芯片对应一块磁盘,把IO下放到磁盘上?”袁远谈到SoD时谈到,当时的想法是从来没有人试过的,但是华为存储却感觉一定会有客户会对此感兴趣,因为从与客户的实际接触来看,许多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客户都对“换磁盘”避而远之,往往是“坏了就扔在那里不管,只是断电了事”,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存储系统的成本——毕竟还有很多好的磁盘没有出现故障。而正是在这样的客户需求驱动下,华为存储以ARM+磁盘的形式来设计高密框,将设备的故障降低到单块磁盘上,以微小的创新,赢得了全新的市场机遇。

除此以外,在高密框上采用4TB硬盘也是华为存储一次勇敢尝试,在此之前,很少有存储厂商愿意或敢于把4TB盘引入企业级存储阵列中,这甚至成为提供4TB企业级SATA磁盘的希捷公司的一块“心病”。但在华为存储,4TB磁盘恰好与新的RAID 2.0技术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大条带化的RAID 2.0技术,华为以4TB+RAID2.0技术的结合,既为存储系统提供了更大规模的存储容量,也为企业用户提供了相比传统RAID技术更快的磁盘重构速度,降低存储系统的TCO及能耗的同时,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而从华为的发展历史上来看,我们也在很多地方能够看到这种以客户导向为创新目标的成功案例。

“你看我们的创新,都是关键时刻客户在某个点上牵了一下。”范瑞琦谈到,当年在华为无线领域,客户提了很多很多的要求,刚开始华为没有着眼点,也不知道怎么和业界的领导企业竞争,结果正是客户的这些要求,让华为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华为3G分布式基站”——自此以后,华为在3G领域,无人能敌。

而通过在3G分布式基站领域的创新,华为也看到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创新是多么的重要,这也让以范瑞琦为代表的华为存储人,将创新二字视若珍宝,悉心培育着华为存储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成就,并将创新放在华为存储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位置,范瑞琦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甚至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产品工程体系是一流的,但是要想成为业界第一,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没有未来。”

但除了创新之外,好存储还需要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软件。对于存储系统来说,存储软件关乎其功能、可靠性、可用性、灵活性等诸多方面,而且,正如文章前面所说的,存储软件正成为未来存储市场关键因素,自动化、智能化将是存储市场发展方向的必然,而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存储系统所依靠的只能是更加优异的存储软件。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时代,存储软件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压过存储硬件,虽然一个优异、稳定、高性能的存储硬件平台仍然是优秀存储系统的基础,但存储软件才是称霸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谈起华为存储在软件上的创新,华为存储市场部的郑梁是这样说的:“我们的Smart软件,就是根据应用进行调优,在软件上微小的创新,都会让系统变得更高效,这是华为存储一贯坚持的。”郑梁谈到,华为存储更加强调软件系统的能力,这也是一贯以硬件优势示人的华为的重要的改变之一,他表示,“华为存储的软件能力更多是强调软件核心能力的细节创新,一是贴近应用,性能更高;二是应对数据激增,降低存储成本,在华为存储,软件基本上就是这两个方向在努力”。

华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SmartMotion(智能数据迅移)、SmartTier(智能数据分级)、SmartCache(智能数据缓存)、SmartQos(智能服务质量控制)、SmartThin(智能精简配置)等等一系列的存储智能化软件,这些软件几乎囊括了业界所有的存储软件关键技术,为华为存储增加了多项存储市场内用户所需要的关键存储系统功能。

“将客户的应用与底层的存储介质和技术很好地衔接起来。这也能够充分展现华为存储平台的桥梁作用。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微创新。”郑梁说,华为存储的软件,最关键是要做好“桥梁”,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打通公有云、私有云之间的桥梁,打通中高端(主)存储与后端归档的通道,让数据一定不能成为孤岛。”

在两天的采访中,笔者既遇到了像孙凌翔这样在华为存储近十年的老员工,也遇到了郑梁这样在2007年转入华为存储产品线,随即进入华为赛门铁克的中层员工,也有2009年进入华为赛门铁克并随后回归到华为存储产品线的年轻一线员工,给笔者最深刻的印象,是这些人对华为存储即将取得的成功抱有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身边同事的充分信任。

而更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在两天的采访过程中遇到的华为存储产品线员工——上至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下至一线统一存储研发工程师崔文林——多数都是半路出家,他们之前有的在华为多年,参与过华为无线业务的从无到有,有的曾经在华为负责安全产品开发,主动申请进入华为存储产品线,更有离开华为,又重回华为进入华为存储产品线的资深员工。在华为存储,在华为存储的产品技术创新大幕之后的,到底是怎样一群华为存储人?是怎样的一群人在实现着华为存储的“第三次创业”。

[责任编辑:崔昊]
Niky
戴尔公司与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成功合作,通过完整的模块化软件定义网络(SDN)解决方案,实现了私有云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商业应用。
官方微信
weixin
精彩专题更多
存储风云榜”是由DOIT传媒主办的年度大型活动。回顾2014年,存储作为IT系统架构中最基础的元素,已经成为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存储产业的发展迈向成熟,数据经济的概念顺势而为的提出。
华为OceanStor V3系列存储系统是面向企业级应用的新一代统一存储产品。在功能、性能、效率、可靠性和易用性上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很好的满足了大型数据库OLTP/OLAP、文件共享、云计算等各种应用下的数据存储需求。
联想携ThinkServer+System+七大行业解决方案惊艳第十六届高交会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订阅中心

Copyright © 2013 DOIT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